隨著城鎮化深化,醫療衛生領域的矛盾和挑戰也呈現出新的特征,需要更好地解決。
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了以“增進健康福祉,助力協調發展”為主題的《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醫療服務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隨著城鎮化深化,醫療衛生領域的矛盾和挑戰也呈現出新的特征。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與推進城鎮化進程相輔相成,是以人為本推進城鎮化戰略的基本要求。《報告》認為,應加強對農村人口和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大健康干預,推進服務均等化,完善服務供給,構建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多層次保障體制。
我國仍處于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對城鎮化預測結果顯示,2035年城鎮化率將超過70%。城鎮化進程中,基本醫療保障實現全民覆蓋,醫保整合與接續初見成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城鄉醫療服務可及性與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差距縮小。同時,城鎮化進程給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帶來挑戰:
第一,城鎮化進程伴隨的環境污染、人口密度、工作類型、生活習慣等健康影響因素惡化,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居民健康素養絕對水平依然處于較低層次,且農村與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醫療服務需求增強,呈現多樣化趨勢。居民平均就診次數從2010年的4.4次提高到2016年的5.7次,居民年住院率也從10.59%提高到16.46%,居民住院率從10.59%提高到16.46%,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居高不下,加重了醫生負擔,也容易引起醫患矛盾。此外,醫療服務需求呈現多元化、多層次特征,健康管理需求增加。
第三,醫療服務資源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均衡、質量仍待提高。具體表現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農村可及性較低。醫療衛生人才總量不足,城鄉差距有擴大態勢。
第四,醫保支付壓力增大,醫療保障接續存在多種壁壘。城鎮化進程中新的健康問題與消費習慣變化帶來社保支付壓力增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負擔占疾病總負擔的70%以上,其產生的直接經濟負擔占GDP的9.73%。財政體制、管理體制以及法規層面的不完善,導致醫療保障接續存在諸多壁壘。城鄉分割、部門分割態勢明顯,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的立法進程明顯滯后于現實需求。
此外,城鎮化與老齡化交織,流動人口難以享有均等的醫療衛生服務,城鄉之間健康不平等情況加劇。
《報告》指出應從三個領域推進醫療服務均等化,增進健康福祉,助力協調發展:
第一,以大健康為導向,以農村人口、流動人口為重點加強健康干預,為健康行為改善奠定基礎。主要通過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養水平,做好全民健康促進工作。借鑒先進模式,降低農村慢性病發病、患病率。
第二,完善醫療服務供給,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提高居民獲得感。著重解決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城鎮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同時結合留守人口的結構和醫療服務需求特征,加強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機構資源配置,并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形成多元供給的市場格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善醫療服務供給。
最后,構建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多層次保障體制。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加強立法保障,建立健全健康保障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拓寬籌資來源,建立與城鎮化相適應的公共籌資機制;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優化醫保管理體制,完善多層次保障體制;理順管理機制,完善流動人口相關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