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經濟的反噬
房產經濟的繁榮,曾制造出大批新富,帶動大批就業,創造大量稅收,在房價趨緩的今天,許多人乃至地方政府想必至今依然在懷念閉著眼等發財的黃金時代。然而,炒房經濟其實是有毒的,并沒有賬面表現得那么光鮮。比“人們買不起婚房”更嚴重的問題,便是房租暴漲。
幾乎與中國同步,國外許多城市在過去的15年間也經歷了房價崛起的時代,新西蘭奧克蘭市便是其中之一。
在房價快速增長的這段期間,奧克蘭房租市場卻一直保持穩定。不用奇怪,這是因為屋主從炒房活動中已獲得了可觀的收益,并且屋主希望房客租賃穩定以保持較低的還貸壓力,所以這段期間屋主和租戶都很快樂和諧,唯一不滿的只有買不起房的人。好在新西蘭沒有“結婚必須買房”的文化和剛需,他們抗議一番后也就租房住了。
當新西蘭為了降低金融風險而限制炒房時,奧克蘭房價增幅開始驟減,2017到2018年房價幾乎停漲。接下來奧克蘭的房租市場開始有了變化,即使是市郊一套一室一廳的小戶型公寓,三年前周租金200紐幣出頭,如今租金可達350~400紐幣。
這是因為在高點入手房屋后房價停漲,屋主們預計很難短期內從房屋轉售中獲利,便將投資形式轉變為“租金回報”模式。屋主為了抵消高額的房貸成本,推高了房租的價格,最終高房貸、利息和地稅統統轉嫁給了租戶。
每周房租負擔突然提高這么多,想要維持幾年前的生活水平,奧克蘭租戶的周薪必須短期內提高一兩百紐幣才可以,這當然是不可能的。高房價導致奧克蘭人買不起房而被迫租房,而如今高房租極有可能迫使一些人不得不露宿街頭了。這會是一枚不定時炸彈,無論對社會穩定還是經濟穩定都構成或明或暗的威脅。
工黨政府去年上臺后,教師、護士和警察等工會接連組織罷工,幾個月內爆發的漲薪罷工事件比過去10年加起來還多。有些人將其解讀為“工人認為向社會主義的工黨要錢比向國家黨要更容易”,但其實這是炒房經濟的不定時炸彈最終爆炸的結果,無論哪個黨上臺都無法幸免。當地媒體近日采訪正在游行的罷工教師,他們表示,已十多年沒有漲過工資了,而正是近年來房租的暴漲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生活壓力,這是他們要求“公家”漲薪的主要原因。
新西蘭社會包括華人社會有一種聲音,認為要求漲薪的教師、警察和護士“不體諒國家的難處”,一些右翼政客還指責他們是“工會暴徒(Union Thugs)”,這樣的觀點難免讓我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我兒子的班主任,教學嚴格且善于引導,讓我兒子從以前的懶散嬌慣變得上進好學,是難得的好老師。前段時間她卻突然選擇離開奧克蘭,原因就是房租太高。與她告別時我們全家戀戀不舍,她還說,住奧克蘭有什么好,你們也來外地住吧,風景、交通和房租都好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棄自己熟悉的環境而隨意搬家的,說一聲“不滿意就離開”無法解決問題。
罷工也許并不是高房租問題帶來的唯一不良后果。奧克蘭商業協會稱技術勞工短缺的現象更加嚴重,市場消費能力縮水,導致新西蘭商業信心指數下降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可見租房的勞工出了經濟問題,老板和資本也要最終受害。
面對頻繁的罷工,即使新西蘭政府滿足他們的漲薪要求,也無法抵消房租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更何況財政早已捉襟見肘,他們的漲薪訴求很難實現。這還僅僅是公共部門的員工,可想而知更多的私企員工將會做何行動。
面對如此局面,讓人不禁懷疑,奧克蘭十多來年的房產經濟繁榮,到頭來為何卻是這樣一個虛弱空蕩的經濟軀殼?房地產經濟繁榮是真的繁榮嗎?
是時候改變思維了
對于這個問題,新西蘭政府并沒有坐以待斃。
從最新出臺的政策看,新西蘭政府禁止了外國資本炒房,鼓勵外國資本建房,政策鼓勵在奧克蘭以外地區投資和移民,對炒房熱錢進行引導。同時提高最低工資,大興土木建公共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材為中國制造)以減輕工薪階層的負擔,以及嚴查和追溯房屋交易利得稅等調節手段,讓那些曾經炒房獲利的人回吐利益,以貼補社會。
此番操作的目的就是讓奧克蘭在所謂炒房經濟繁榮時中的毒,有時間消化緩和,同時奧克蘭以外地區也可以得到發展的資本和機會,也許可以變危為機。
現在是時候忘掉“通過炒房來發展經濟”的思維了。房產經濟有時候可以刺激需求、就業和消費,使得眾多關聯產業興旺發達,但有時候卻對民生的裨益越來越小,變成社會毒藥,最終影響社會和諧。這是因為房產經濟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滿足剛需的部分,一個是“傳銷”的部分,真正有益的是前者,而“傳銷”的部分只是擊鼓傳花的賭局和游戲。
統計上看,奧克蘭有數萬套房屋缺口,以后還會出現更多。人們看后就誤以為這是剛需,于是資本紛紛涌入炒房,但馬克吐溫說過,“統計數字經常欺騙我,特別是我自己整理它們的時候”。如果奧克蘭的房價對這幾萬人來說高不可攀,那么市場需求就是假的,于是這些炒房者其實就只是在互相買賣,玩擊鼓傳花游戲了。
早入場者賺,晚入場者套牢。套牢了怎么辦?跳樓嗎?暫時不會,跳樓之前他們至少會嘗試下抬高房租來彌補虧損。最終,損失就這樣轉嫁給了租戶。然而這個世界是平衡的,租戶并不愿意獨自承擔并不是自己造成的損失。
在新西蘭的華人媒體,筆者曾發文建議熱愛炒房的華人們改變思路,順應潮流和新政,多在高科技領域及一線城市以外的地區投資。在中國似乎這個觀點也不算不符合國情。炒房賺錢輕松無腦,但遲早是要還的。房產經濟走到傳銷模式時,就變成了負和游戲,不如轉變投資理念,往高科技領域和新興服務業發展。
郭臺銘也說過,房地產只能賺一次,搞技術才能賺無數次。倘若真的沒什么技術,那也至少不要逮著一線城市猛薅羊毛,是時候投資一下未發展的地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