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城市化健康可持續發展
——寫在相關質量評估體系編寫提綱征求意見之際
如何引導城市化進程健康發展,避免城市病的集中爆發?如何依照可持續發展理論,科學、客觀、公正地樹立城市化典范以起到標桿作用?這都是我國“十二五”期間以及未來須長期面對的重大研究課題。
4月28日,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北京師范大學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編寫提綱,無疑將承載這一重大的歷史使命與責任。
為城市質量提升提供數據支撐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表示,中國城市化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很大進步,像杭州和德州都依據自身特點,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當前半城市化現象也很突出,所以,這次的《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科技委及業界專家的學術支持,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研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委員會副主任李兵弟在介紹評估體系編寫提綱時說,該體系要“正面引導和全面倡導,要爭取更多、地更加準確地體現我國現階段科學發展的訴求,讓公眾全面參與,要實現政府和民眾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間的互動性,還要能夠反映各方專家的參與。”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城市化政策研究著名專家李鐵說:“《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第一要針對當前各類城市都不愿意給外來人口提供公共服務問題,以及解決外來人口落戶等城市化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是比較有現實意義的;第二,中央在制定城市化政策時,對城市規模的問題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什么是特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鎮?能不能把城市的分類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認為《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將為城市化質量的評估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它的推出具有重大意義?!?/p>
不僅是研究課題更是系統工程
據了解,《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不僅僅是一個研究課題,更是一個系統的研究工程。其將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研討會、參訪活動,匯聚來自國內外城市化各領域的智慧精英,籌劃中國特色城市化藍圖;將低碳生態、和諧、幸福和可持續發展等理念與開放性、公益性、綜合性、前瞻性、娛樂性和互動性有機結合起來,在對城市化經典娓娓道來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還將以客觀而創新性的評估體系為各地城市化進程打分;以詳實而客觀、理論與實踐、高效性與可持續性的案例體系為政府決策和企業發展提供具有高度可操作性與可復制性且源之于本土、契合于國情的智力支持。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研究工程將歷時3年(2011年2月~2013年10月),給予提供學術指導的相關部委包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參與組織研究的專家學者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顧問鄒德慈,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預言“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將是影響人類21世紀的兩大關鍵性因素”的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以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等數十位專家學者。
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強調:“《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各行各業、各學科領域,因此,其研究過程決不囿于某一特定專業,一定要匯聚社會、經濟、精神、心理、工程技術各專業領域。”
四大板塊涵蓋300條基礎評估指標
具體到評估體系的內容構成方面,僅低碳城市化評估指標、和諧城市化評估指標、幸福城市化、感性城市化質量評價指標這四個板塊就涵蓋了近300條基礎評估指標。以“和諧城市化評估指標”為例來看,其二級指標“城市社會發展質量”又涵蓋到基礎設施水平、政府服務、公共福利水平、公民權利保障水平、城鄉統籌水平、城市文明六項基礎指標,指標內容從城市基礎設施(交通、通訊)投入占財政比例、城市化規劃設計的人性化程度、市政基礎設施覆蓋率跨度至民眾參加城市志愿活動比例、無償獻血率等方面,其全面性、覆蓋性可算是史無前例的。
值得關注的是,“感性城市化質量評價指標”是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上的一項歷史性創新。看病難、看病貴解決的最好的城市;房價最難、最容易承受的城市;垃圾分類做得最好的城市;社區鄰里關系和諧度最強的城市;快樂指數最高的城市等各項基礎評估指標近120條,非常具有趣味性、親民性,大大調動了大眾關注度與參與性。將參與性、創新性與大眾性相結合,地方特色與普適價值相統一,構建成具有時代中國特色、反映政府主張和民眾訴求的感受型城市化指標體系。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研究過程也可以說是中國城市化推廣普及教育的過程。具有吸納民間、專家、行業、中外觀點的開放性特點,具有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特點,具有匯聚社會、經濟、精神、心理、工程技術各種視角,不囿于某些專業的綜合性特點,具有面向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未來走向,使之對未來30年發生積極影響的前瞻性特點。通過調研、座談、問卷、論壇、網絡互動等活動方式,把研究過程與成果及時總結、實施并推而廣之,真正實現政府、企業、公眾和媒體互動平臺,充分展示各方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