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風起云涌,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加快推進城鎮化發展和建設,采取政府各個部門“齊抓并舉”等措施,采用“項目促發展”、“項目大會戰”等方法,對推進城鎮化發展和建設起到了“助力器”、“加油站”的作用。具體來說:一是有效地促進了城鎮化發展和建設的速度,有利于盡快做強做大;二是調動了政府各個部門參與城鎮化發展和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地釋放其最大能量,有益于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三是強化了政府各個部門建設管理城市的意識,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人才,提升了管理水平。
但是也應當看到,實施“齊抓并舉”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趕鴨子上架。政府各個部門原本是從管理、經營、發展地方的需要,按不同的職能、任務、性質進行劃分設置的。實施“齊抓并舉”的措施以后,原本沒有城鎮建設和管理任務、職責和能力的部門和機構,也被調動起來并承擔了建設和管理的任務。諸如:旅游、文化、宗教、檔案管理等部門和機構,其自身的專業特性很強,而且還有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特點。如果這些非“城建口”的部門和機構,承擔起了城鎮化建設和管理的任務,相當于讓他們涉足一個近乎全新的行業,無異于“趕鴨子上架”。這樣不但會冒著“撂荒”自身業務的風險,而且還得一切從頭學起,要由“外行”變“內行”,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需要聘請相關的專業人才等才能開展工作,消耗不必要的人力和財力。而且這些部門并不熟悉建設工程質量建設和管理的細小環節,容易造成建而不精,給工程建設質量帶來許多不確定的隱患。
第二,好大喜功。實施“齊抓并舉”的措施,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部門之間為了“爭面子”、“搶第一”進行公開或暗地里競爭和比賽的現象也就出現了——為了完成“政績”、“面子”、“形象”工程,大家紛紛開足“馬力”,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負荷”運轉。競爭和比賽是好事,但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不僅有其內在的工藝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周期性,片面地為了“爭面子”、“搶第一”而趕進度“搶”出來的工程,容易忽視施工工藝要求,從而可能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有些城鎮道路等基礎設施,使用不久就出現了塌陷、開裂直至大面積的垮塌等現象,大多是因為趕工期、搶進度忽略施工工藝和工程質量造成的。
第三,虎頭蛇尾。實施“齊抓并舉”的措施,大搞基本建設,各部門和機構出于對“城建口”業務不精熟、不知曉,極易出現工程的圖紙資料、施工管理情況、工程隱蔽資料、施工驗收情況等資料不及時移交相應的職能部門的狀況;有些即便是移交了,也會出現“缺胳膊少腿”的情況。更有甚者,有的部門和機構,工程完工就認為是大功告成,對工程的后續質量跟蹤、養護和管理,則是敷衍、推諉和扯皮,給工程日后的管理、養護、維修帶來許多不便。據說有個城市,剛剛完工的下水道就出現了淤塞情況,養護部門找到原來負責修建的部門,因為沒有了施工圖紙資料(或者因為臨時變更了施工未下達變更圖紙)竟然出現了誰也說不清楚下水道出水口在哪兒的情況。
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城鎮化進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及時給予修正,才能更好地促進城鎮化發展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