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有“嫦娥”探月和“蛟龍”入海,盡管高鐵里程已經全球第一,但與世界主要科技大國相比,我國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技術供給難以滿足企業對前沿技術創新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近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等單位主辦的“是什么卡了我們的脖子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科學傳播沙龍”在京舉辦,與會專家就如何避免再遭核心技術被卡脖子之痛開出了“藥方”。
哪些領域可能被卡脖子
“我們有些短板很短,容易被‘卡脖子’。其中一個是硬件領域的芯片,一個是軟件領域的基礎軟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芯片行業的產業鏈很長,可以分為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很多細分領域,“而現在我國的芯片設計公司并不在少數,這部分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不能算是短板。”
在他看來,芯片產業的短板在于制造、材料等領域。“中國最好的芯片制造公司在世界同類公司中只能排第五名,這是短板之一。而芯片的材料和生產設備則是比制造更短的板子。”倪光南說,“我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國產化率還不到20%,芯片設計工具的國產化率更低,基本上還是用國外的。這些確實需要我們大力追趕。”
除了芯片,最讓倪光南擔心的還有基礎軟件。“現在中國的手機操作系統基本以蘋果和安卓為主,電腦95%使用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另外一塊是大型工業軟件,包括CAE、CAD、CAM等,都是外國的操作系統。”倪光南直言,“所有基礎軟件,包括終端操作系統和大型工業軟件都是短板,存在被‘卡脖子’的隱患。”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看來,高端的科學儀器制造和創新能力也是卡脖子的關鍵點之一。“在實驗室和醫院里,大部分高端儀器、設備都是進口的。而這種制造和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杜祥琬說,“不是說所有的東西都得國產化,但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顛覆性技術要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航空發動機是公認的被卡脖子領域。“在航空發動機這個領域,因為處處都是卡脖子,已經卡了四五十年了。”據天驕航空創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光秋介紹,盡管可以整機進口,但航空發動機的軟件、原程序等都屬于保密技術,同時制造發動機所需要的風扇、復合材料、碳纖維、高性能樹脂等無法從其他國家進口。“還有發動機的高空實驗臺也需要自主創新,它所需要的金屬基復合材料,所有的工藝、制造,包括蠟模、陶瓷芯都只能靠自主創新來攻克難關。”王光秋說,“簡單說,光有錢搞不出發動機,還需要一定的技術積累,需要時間。”據他介紹,盡管我國目前在這一領域涌現的研究論文很多,科研成果也不少,但在應用轉換上,能真正用在我國自己的發動機上的成功案例并不多。
為什么會被卡脖子
關于我國核心技術及科技創新發展的方向、重點與效益,科技部曾委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開展了“第五次國家技術預測”,并于2016年公布結果。
“在評價結果中,我國處于領先行列的技術有195項,并行技術355項,跟蹤技術599項。可以看出,大部分還是跟蹤階段,但是也已經從過去的全面跟蹤進展到有部分技術領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預測所所長王革說,“不過,其中大部分技術的源頭來自于國外,可以看出我們的技術,無論是科技計劃的發展,還是項目的模式,其源頭大部分都在國外。”
在王革看來,這與我國科技發展底子薄有一定的關系。據他介紹,改革開放初期,鑒于很多科研領域都剛剛起步,我國采取的戰略就是跟蹤發達國家,選擇的是以單項技術突破為主的研究方式。此后在不斷取得進展的情況下,我們開始布局中長期計劃,通過重大專項把技術進行集成,形成了一些我國的核心產品和器件,并最終取得了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心技術成果。
“如果把科學技術作為一個平面的話,發達國家是整個平面都處于高水平位置,而我們是在一些點上有突破。點的突破和整體優越之間的關系,可以想見是有很大差距的。”王革說,“我們是點的突破,但體系能力還沒有形成,這就導致我們在攻克核心技術時還存在一些瓶頸。”
卡脖子了,怎么辦
“卡脖子不是新問題,也沒什么奇怪的。”在杜祥婉看來,盡管近來對卡脖子問題的討論比較多,但這是長期以來就存在的問題。“我國的科學技術正在快速進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離建成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有比較大的差距。”他表示,這個差距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我們在努力創新,別人也在創新,所以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可以畢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需要長期關注并持續改變。”
面對被卡脖子的情況,應該怎么辦?杜祥婉表示:“我們的社會治理,科研管理體制機制,科技評價體系等,要讓科技工作者無后顧之憂,集中精力來做學問。而對科技工作者本身來說,高水平的工作常常是長期努力的結果,需要堅韌不拔,要坐得住冷板凳,力戒浮夸和驕躁。”
倪光南認為,應該對已經成熟的自主創新產品提供更多市場,讓它們有進一步改進的機會。“剛開發出的產品或許存在一些缺陷,需要經過持續使用,才能發現問題,并不斷改進,使之有追趕進口產品的機會。”倪光南說,“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在運用中發展成熟。國產創新產品如果永遠不用,永遠不可能好用。”
既然被卡脖子,在技術創新方面是否要封閉起來,回到自力更生的階段?王革表示,不僅不該如此,而且應該更加開放。“對于核心技術,不僅要掌握干什么,更重要的是掌握怎么干。”他說,發達國家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業歷史,“如果我們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從零開始,一步步做下去,這既不經濟,也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他建議,加速引進國外的研發機構,或者加速我國企業走出去,到國外設立研發機構,“例如日本就在美國設立了很多研發機構,這是技術前哨。如果我們也能效仿,就能獲得更多技術和新的工業方式、方法,以促進我國的企業掌握更多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