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張文宗:重構中美軍事關系應對美國戰略東移
時間:2011-06-01 09:46: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5月15—22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帶領的中國高級軍事代表團訪美。在全球化持續推進、中國崛起和美國重返亞洲的背景下,中美兩國和兩軍的關系處在一個加速磨合的新階段,兩國的戰略能力、戰略意志及其變動發展的背景,將影響兩國的戰略判斷,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中美安全關系的基本特征。

  兩軍交往有利互信 發展關系知易行難

  陳炳德總長率領的代表團中,既有總部負責作戰、情報、外事的高級將領,又有三大軍區、四大軍兵種的高級將領,解放軍軍樂團也高調隨行,充分展現了中國軍隊愿與美軍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新型軍事關系的誠意。美方對此訪也高度重視,釋放出大方自信、坦誠相待的信號。雙方還達成六項共識,為下一步兩軍的合作和互信建設指明了方向。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但意識形態、發展階段和文化傳統差異明顯的兩個國家武裝力量的高級代表,作為建軍宗旨、戰略文化、力量結構、裝備水平、作戰理念相當不同的兩支強大軍隊的指揮官,進行這樣的交流無疑有助于增進兩軍的了解和互信,有利于兩國關系的發展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但另一方面,中美兩軍關系受制于兩國的整體關系,尤其是政治關系和戰略關系,很難通過一兩次交流實現重大突破。

  歷史上看,伴隨著兩國關系的起伏,中美兩軍既經歷過刀兵相見的熱戰和緊張對峙的冷戰,也走過一段戰略盟友般的蜜月期。冷戰結束后兩軍關系進入不穩定期,兩軍交流迄今已經歷六次中斷和重啟,歷史的慣性將繼續影響著兩軍關系的走向。現階段看,鑒于美國對華“兩面下注”的政策和美國國內政治的剛性,阻礙兩軍關系正常發展的“三大障礙”不會輕易解決,兩軍關系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2009年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訪美后不到3個月,兩軍關系就因奧巴馬宣布對臺巨額軍售而遭受重創。陳炳德訪美期間,還與馬倫就對臺軍售再度交鋒。可以預見,如果美國堅持對臺售武的立場,兩軍關系再度出現反復只是時間問題。由于國會立法的限制,兩軍的正常交往受到嚴格審查而難以推進。部分身居“要職”的國會議員代表軍工復合體的利益,加之意識形態色彩濃厚和缺乏戰略思維,短期內很難期望他們修改對華歧視性法律。中美兩軍克服雙邊交流中的主要障礙,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美國實施戰略東移 中美互信更趨緊迫

  軍事關系是中美關系中最敏感的領域,中國對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看法,很大程度上受美國在中國周邊軍事活動的影響。2010年,中美關系因美對臺軍售、奧巴馬會見達賴、人民幣匯率、海洋權益等爭執一度緊張,其中最奪人眼球的是美國航母在中國周邊海域耀武揚威地頻繁出沒和幾次有創紀錄規模的聯合軍演。在很多中國人看來,這是美國全球戰略東移、“重返”亞太及加大對華軍事防范的結果。美國雖承認亞太在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將兩國關系的緊張歸結為中國在國力上升后的“傲慢”和“強硬”。此輪博弈涉及中國崛起、美國顯示聲望和主導地位、中鄰圍繞領土和領海的糾紛、鄰國“借美抑華”等多重因素,但美國借助鄰國的對華疑慮制衡中國的戰略運籌無疑是主導因素。美國分別在黃海、東海和南海力挺韓國、日本和東盟相關國家,不僅惡化了中國的安全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鄰關系和中美關系。

  作為近代以來屢遭海上入侵的國家,美國的航母外交很容易讓中國聯想到備感屈辱的“炮艦外交”,讓中國更深切地體會到海權和海上力量建設的重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國派航母向中國示威后,中國被迫加速提升軍力和擴大防御半徑,與美國竭力維持西太平洋霸權的矛盾上升,這集中體現在兩國圍繞美軍在我國專屬經濟區及其上空進行偵察的分歧上。中美自1998年開始就舉行海上安全磋商,力圖緩解由此引發的海空沖突風險,但撞機事件和海上對峙事件仍不幸發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軍事現代化的持續推進,中美圍繞“三海”的博弈,越來越多地被賦予崛起國和霸權國、陸權大國和海權大國較量的涵義。

  今年年初以來,盡管經歷中東亂局、日本大地震和拉登被擊斃等重大國際事件,美國加快從反恐抽身并集中精力應對中國崛起的步伐并沒有放緩的跡象。美國強化與日、韓、澳、菲的同盟關系,深化與越南、印尼等東盟國家戰略關系的舉措,在提升美國對華戰略優勢的同時,也使中美兩國再度發生海上沖突的風險上升。認識到兩國關系面臨失控和滑向戰略對抗的危險,兩國高層迅速展現出管理和駕馭這一風險的決心。繼國家主席胡錦濤成功訪美后,在5月9—10日召開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兩國就舉行亞太事務磋商和戰略安全對話,以及開展海洋法對話、海事官員和海事執法船互訪等達成共識。中美探討在亞太和平共處的新模式,尋求降低海上沖突風險的新規則,將向亞太各國發出中美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信號,有助于兩國戰略互信的建立,并發揮避免誤解和誤判的積極作用。

  “全球公地”需要規則 軍備競賽有害無益

  中美“照面”的領域早已超越亞太而遍及全球,在包括海洋、天空、太空、網絡空間在內的“全球公地”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中美兩軍的交集。
  美國軍事戰略的核心,就是在陸、海、空、天、電的五維空間取得絕對的主導優勢,實現美軍的“行動自由”,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威懾對手不要破壞美軍的相關能力,并在威懾失敗時擊敗對手。中國無意挑戰美軍的絕對優勢和主導地位,但在中美存在諸多結構性矛盾,尤其是臺灣問題懸而未解的情況下,美軍多份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潛在挑戰者,而中國出于國防需要也必須做“最壞準備”。

  美國擔心解放軍利用美軍對太空和網絡的過度依賴發展“非對稱”戰力,指責其“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戰略以美軍為目標;中國則擔心在美國不斷強化“制海權”、“制空權”、“制天權”和“制網權”的條件下,自己將喪失基本的防衛能力。美軍在冷戰后“誰與爭鋒”的霸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兩國的“安全困境”。基辛格不無憂慮地表示,中美兩國的基因有導致雙方關系日益敵對的危險,除非兩國決策者采取堅定的措施扭轉這一趨勢。

  但另一方面,中國深知兩軍存在的巨大差距,絕不會在面臨巨大挑戰的情況下與美國搞無謂的軍備競賽。考慮到中美兩軍在軍費投入、裝備水平、兵員素質和實戰經驗上的差距,陳炳德總長坦陳中國軍隊落后美軍20年,恐怕不是一句外交辭令。此外,中國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不以挑戰美國和將美國趕出亞太地區為目標。中國的軍事能力和戰略意圖相當透明,除非中國的核心利益遭到重大侵害,中美兩軍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能兵戎相見。

  更重要的是,中美兩國和兩軍在“全球公地”存在著廣泛和巨大的共同利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保護海上和空中交通線的安全、維護和平利用太空的權利、打擊網絡空間的犯罪行為,符合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有助于確保世界各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公地”持續為人類服務。在陳炳德訪美期間達成的中美六項共識中,提到兩國同意加強兩國海軍間的聯合行動,包括在亞丁灣進行軍艦編隊運動或反海盜聯合演練,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交流等,表明兩國謀求合作向全球提供“公共產品”的意愿。

  由于“全球公地”的“公地”屬性,各國對有限資源的競爭可能破壞這些領域的“生態系統”,因此建立和完善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和極地的國際規則很有必要。但在建立規則的過程中,各國應本著平等協商的精神積極探索,中美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可以也應當在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令人憂慮的是,美國在確立“全球公地”主導權、并通過國際合作強化這一主導權的過程中,并沒有改變視中國為另類的偏見。例如,中國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經通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神舟系列宇宙飛船和北斗、風云等各類衛星證明了自己的航天實力,成為國際航天俱樂部的重要成員,為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美國仍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合作和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之外,并繼續限制向中國出口早就可以在國際市場買到的航天設備。

  另外,盡管互聯網早已將中美兩國的經濟、金融、信息和文化連接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美國軍方卻在投巨資研發各種足以摧毀互聯網的網絡戰武器;美國強推的“互聯網自由”,也有侵犯中國“網絡主權”、利用中國內部矛盾謀取私利的戰略目的。在中國的民用和商業部門已深深卷入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在軍事安全上防范中國的確沒有多大意義。正如全球化時代的大國戰爭沒有勝利者一樣,在“全球公地”的軍備競賽注定是一場雙輸和多輸的游戲。或許中美兩國在“全球公地”的利益交織和深度捆綁,可以為美國對華政策和處理兩軍關系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背景鏈接 中美軍事交往大事記

  1980年1月 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中美高層軍事交流啟動。中美軍事關系在高層互訪、武器和軍事技術合作等領域迅速發展,兩國在戰略和地區安全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合作。中美軍事關系開始了一段將近十年的“蜜月期”。

  1989年6月 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對中國進行“制裁”,停止對中國的軍售,凍結中美軍事合作項目,兩國關系全面倒退,兩軍交往戛然而止。

  1993年10月 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訪華,兩軍接觸恢復。

  1994年10月 美國國防部長佩里訪華,標志著中斷了5年的兩軍高層交往重新恢復。

  1995年6月 李登輝訪美,中美關系降到建交以來的最低點,正在恢復的兩軍交往也因此告停。

  1996年6月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斯洛科姆訪華,標志著中美軍事關系又步入了新一輪恢復期。

  1996年12月 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訪美。

  1999年5月 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中方隨之宣布推遲中美兩軍高層交往,推遲中美在防止核擴散、軍控和國際安全問題上的磋商,中美軍事關系第三次陷于停滯。

  2000年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率團訪美,標志著中美軍事交往開始恢復。

  2001年4月 美軍一架電子偵察機闖入中國海南島附近上空實施偵察,與中國一架軍機相撞,兩軍關系降到“冰點”,軍事交流和互訪活動全面叫停。兩軍關系第四次停滯。

  2003年10月 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訪美,標志著兩軍交流全面恢復。

  2008年10月 美國決定向臺灣出售價值逾60億美元的先進武器,中美軍事關系第五次受損。

  2009年10月 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訪美,兩軍交流漸趨回暖。

  2010年1月 美國政府宣布向臺灣出售近64億美元的軍備,中美軍事交流第六次陷入低谷。

  2011年1月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標志著中美軍事交流正式恢復。

  2011年5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