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房改20周年。日前,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接受受鳳凰網房產專訪時回顧中國房產20年,探討改革深化新方向。
房改20年來,中國房產行業經歷的最大變化是什么?顧云昌認為行業變化從三個層面體現:一個是老百姓的住房條件大大改善了;一個是行業本身的快速發展,一個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對于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而經濟拉動起來以后人們的需求也隨之提高,比如住的方面,以前在上海住房困難的家庭不少,人均居住面積2平米以下的居民都占了很大的比例。當時也是中國經濟比較低迷的時期,如何綜合解決這兩大問題是當時的難題,也促使了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出臺。其實我國對于房改的研究從改革開放時就開始了,當時就發現以前在住房問題上的投入太少。一方面是國家財力問題,另一方面是制度上的。以前住房問題是國家包辦,提出發揮四個積極性,國家、地方、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這是在改革開放前的初期就提出的。但是這樣還不夠,出現了住房資金不足的問題,另外分配上也出現不公的問題。到了1980年,鄧小平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就是住房商品化。根據這一思路,各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到了1997年國慶,新一輪的住房改革啟動,當時的總理朱镕基組建了一個房改的研討小組,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在1998年的夏天提出了全新的房改方案。經過這20年的改革,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伴隨改革的成功,行業也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目前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對居民住房保障不到位的問題,市場存在亂象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待深化住房改革來解決,只有不斷改革,不斷深化,才能讓房產行業保持一種穩定發展的狀態,同時使老百姓的住房條件變得越來越好。
當下的房產市場還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調整?顧云昌直言:住房改革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市場化、商品化,把住房推向市場,這是我們總的目標,會堅定不移地去做。當然,房改背后的推動力還有就是促進經濟的增長,使低迷的經濟找到新的增長點。當時房改之初,朱镕基總理就提出要把住宅建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和消費熱點,應該說現在做到了。但是沒想到的是,這20年房價會上漲到這樣的程度。尤其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可以說是望樓興嘆。以前一代人也曾望樓興嘆,但當時是因為沒房子住,供應不足。這20年來,就全國范圍來講滿足了供給量,但是出現了供給的不平衡。所以現在提出供給側改革、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在供給方面做好文章。當然,供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加大熱點城市和一線城市的供給問題。尤其是供給結構的調整,這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目前許多城市出臺了各類調控政策,但其中有一些還是存在偏差的。比如限價形式,導致市場的一二手價格倒掛,最終反而助長了市場的投資投機行為。另外非市場性質的調控也會導致一些利益尋租問題,比如搖號當中的尋租行為,反而會造成市場的混亂。還有一點,非市場的調節也會導致開發商千方百計降低成本,這與當下進一步改革的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了。所以我更傾向于讓市場來決定價格的改革方式,比如通過金融調控、稅收調節,而不是用行政手段直接讓政府來制訂價格。
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歷經20年的輝煌之后,走到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不少行業的新問題和新需求逐步顯現,不過伴隨新一輪房改的展開,中國房地產行業能否在不斷深化調整中走向新的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來源:鳳凰網房產上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