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重拳 掃黑惡 促穩定 保平安”——刷完一天中最后一條標語后,68歲的馬留彬累得胳膊都快抬不起來了。今年一開年,馬留彬就忙活起來,隨著中央掃黑除惡專項工作的開展,鄉里有好幾百面墻等他去刷上宣傳標語。
馬留彬是河南省尉氏縣大馬鄉人。作為大馬鄉當地人心中“字寫得最好的人”,馬留彬在鄉間地頭刷寫了近50年的標語。在鄉里顯眼地方的同一面墻壁上,他曾寫了又刷,刷了又寫,不知重復了多少次。每條不同字體不同字號的標語背后,書寫的都是時代風云。
行走在中原大地的阡陌鄉村,映入眼簾的各式墻面標語常常引人矚目,成為中國鄉村的一種特有文化現象。在中國農村的這面墻上,歷史以“墻面標語”這種鄉土中國特有的形式,記錄著國家社會發展進程中每一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時刻。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墻頭標語的變化,濃縮了時代變遷,見證了社會發展。
“站在墻上的歷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莊重的黑體刷下這條標語后,年輕的卜憲升意識到一個新時代開始了。與這個標語同時期的還有:“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等等。
今年60歲的卜憲升也是尉氏縣出了名的“寫家”,記不清自己是從哪一年開始刷標語,這一刷就沒有斷過。讓他至今記憶深刻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己刷下那條新標語時的驚奇與歡欣。
1978年深秋的一個晚上,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安徽鳳陽縣東部小崗村一個茅草房內,18位農民冒險在一份契約上按下紅手印實行“大包干”,成為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春雷喚醒了中國農村大地。卜憲升回憶說,夏收后的一天,他提著涂料桶,在很多村的后墻上,刷寫“交足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標語時,村民們爭相圍觀。
自那以后,農村各地的墻面上,以往鋪天蓋地的“以階級斗爭為綱”之類的政治口號逐漸被嶄新標語覆蓋,以發展經濟、發展教育、計劃生育、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等為主題的宣傳標語紛紛上墻。
其中,計劃生育標語成為人們的集體記憶。1982年,計劃生育被確定為基本國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好”“提倡一胎、控制二胎、杜絕三胎”等標語長時期、不間斷地強力宣傳,這些標語在墻上存留的時間也是最長的。“有關計劃生育的標語寫得最多啦。”這是幾位農民“寫家”的共同感受。
“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先后刷了30多年了。”62歲的劉占國以前是尉氏縣洧川鎮文化館館長,寫得一手好字。在他的印象中,關于計劃生育的標語也經歷了一個顯著的變化。
上個世紀,隨著計劃生育政策越來越嚴格,部分農村地區一度出現一些看起來很嚇人的標語。好在,這些過激的口號很快就得到糾偏。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已被改成了“生男生女都一樣”“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更文明更人性化的標語。如今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推開,“一個太少 兩個正好”“一對夫妻準生倆娃 一個養爹一個養媽”等鼓勵二孩生育的標語隨處可見。
墻面計生標語的變化,反映了我國人口形勢的變化和政策變遷。“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色,現在人們的生育觀念都大大改變了。”劉占國說,農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思想也淡了。
“標語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是政治語言的濃縮,是站在墻上的歷史,農民群眾正是通過這些宣傳標語感受當時的政治氛圍。”尉氏縣委副書記郎軍立說。
除了計劃生育,農村墻頭標語更多的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一個個具體體現。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建設新村鎮 發展新產業 培育新農民”,這些被馬留彬刷在村口最顯眼位置的標語,無一不成為歷史的記錄。其中為倡導改善農村道路、發展經濟,“要致富 先修路”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口號。
進入新世紀以來,一股股惠農政策的春風吹進鄉村。“農民種地、政府貼錢”等標語口號也被刷上了墻,深入人心。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與美麗鄉村、深化改革、脫貧攻堅等政策有關的標語紛紛上了農村的大小墻面。馬留彬說,即使到現在,農村“這面墻”還是國家政策的重要宣傳傳播方式。
不久前,“環境靠大家 關系你我他”“保護環境 造福后代”這些標語被馬留彬刷到尉氏縣大馬鄉小馬村公路邊的墻上、群眾的房前屋后。近年來,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成為廣大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
“現在農村生態環境和從前相比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留彬所在的尉氏縣也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市場化服務,為農村統一配備大型分類垃圾桶、地理環保桶、環境巡查車等設備,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卜憲升則刷了不少和脫貧攻堅相關的標語,而且格外突出。“‘貧窮落后不光榮,好吃懶做很可恥’‘扶貧路上,不落一人’這些個標語都是斗大字體,離一二里地都能看得到。”卜憲升說,“標語要讓群眾明白脫貧不能等靠要,自力更生最光榮。”
在他看來,在當前全面打響的扶貧攻堅戰中,這些標語起到的是一種教化人心、營造氛圍的作用。
“咱老百姓大都很樸實,國家政策倡導什么、弘揚什么,這些自然而然也會成為引領農村風氣的風向標。”郎軍立說。
“人圍得越多,寫得越提勁”
最開始是農村民辦教師,后來做了鄉鎮電影放映員,此后又去了鄉鎮司法所工作,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自幼喜愛書法的馬留彬唯一沒有丟下的就是下鄉刷墻頭標語。
這個皮膚黝黑的農村老漢平常不愛說話,但一提到寫字嗓門就打開了。“這里面的學問可多了,”他很驕傲地宣稱,整個大馬鄉的墻都是他的,哪些墻能刷,哪些不能刷,能刷幾個字他都門兒清。
“在墻上寫的字叫美術字,和書法不一樣,書法講章法,美術字講統一,多筆收,少筆放,四邊靠墻向里讓。”馬留彬邊說邊比劃。由于常年在墻上寫字,很多顏料都滲到了指尖里,原本鮮艷的紅顏料也因為長時間累積變成了黑紅色。
被記者看得有些不好意思,馬留彬搓著手說:“我們干這一行的都這樣,洗都洗不掉。”
在同樣做過電影放映員的劉占國看來,一件沾滿顏料的衣服也是農村刷標語人的標配。“經常寫字的,家里沒有一件衣服是囫圇干凈的,再小心都不行。”劉占國說,寫字的時候顧不了這么多,一心只想把字刷好。
“直接提筆上墻,不打草稿不畫線,一次成,要是顧這顧那就寫不成了。”劉占國說,像他們這幾個老“寫家”,“黑體、仿宋、隸書、楷體字體都能寫,也不是我們說大話,國家級書法家很多,敢上墻的還真不多。”
而在農村刷標語還有個特別的體驗,通常會有不少人圍觀,人圍得越多,寫得越提勁。
這些“刷字的”還有一個習慣:出門在外不看風景先看墻。“看到好的字先記下來,看他們怎么寫的。”馬留彬說,看到不好看的、寫得不齊整的,恨不得把它們都涂掉重寫。
“政策宣傳標語一般是白墻紅字,公檢法的是白底藍字,美麗鄉村的是白底綠字,這個可不能錯,錯了就不好看了。”馬留彬說,這也是鄉村刷墻人長年總結而成的經驗。
最近一兩個月,馬留彬一口氣刷了200多條標語,全都是關于“掃黑除惡”的。
“大馬鄉有60多個村,每個村都得保證有兩三條,清一色白底藍色黑體字,看著莊重,這是中央定的大事。”馬留彬指著大馬鄉西王村一排剛刷過的墻說,這些墻緊鄰著主干道,過往的人比較多,是重點區域。
“都是老百姓自己的院墻,刷之前跟他們打聲招呼,說來刷個標語,大家都很支持。”馬留彬說,刷了50年了,還沒有碰到哪一家不讓刷的。
哪些能刷哪些不能刷,這些“刷字的”心里都很有數:“有些不符合中央政策、違背公序良俗的給多少錢也不能刷。”卜憲升說。
基層干部告訴記者,能在農村刷標語的,大都是有鄉村教師背景的文化人,不光字要寫得好,還得要真喜好這個,此外最重要的還是覺悟高人品好的農村“明白人”。
既有“顏值”又有“氣質”
40年來,與改革開放進程一樣風云變幻的,還有農村這面墻。
“以前墻上都是政策宣傳標語,差不多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開始出現廣告。”卜憲升回憶說,“最初是一些飼料、種子、肥料等農資廣告。”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商業廣告涌進農村市場,圖文并茂的廣告宣傳語成為農村墻面的一大亮點。
“XX冰箱 家電下鄉”“老鄉見老鄉,購物去XX”“國產汽車買XX 皮實耐用又不貴”“車險買XX 修車不墊錢”……農村公路兩側只要有房屋的,墻上大半都繪有廣告,從各類農資到家用電器、醫療服務、汽車房子、互聯網等,農民生產生活有需要的,都可以在“墻上”找到。
“最開始是太陽能、冰箱、彩電、洗衣機等一些家用電器,最近幾年汽車、房子的廣告越來越多了。”馬留彬說,尤其是農村淘寶,現在基本上村村都有,說明咱農民群眾有能力消費,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有關統計稱,農村墻體廣告的占比中,農資類廣告從2011年的76%陡降至8%以下,汽車類廣告從2011年的3%升至20%以上,電商類廣告從無到有,如今已經超過40%。
得益于縣域經濟的發展,這些農村“刷字的”掙錢機會和門路也大大增多。“以前一條標語10塊錢,現在最多的時候一個字100塊。”馬留彬說,現在每年光寫字就有六七萬元收入,遠遠超過退休工資。
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讓他們面臨挑戰,其中噴繪的發展,多少讓這些靠筆吃飯的老人感到一些壓力。“各色各樣的墻體噴繪越來越多,也有挑戰,但書法和噴繪是兩回事,噴繪再漂亮也取代不了我們這些寫字的。”馬留彬說。
塑造農村這面墻的除了市場經濟的力量,還有新時代農民向善向美的樸素追求。傳統道德和鄉風文明的提倡,讓農村這面墻的內容和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元。
“字”也不再是農村墻頭的唯一元素,一幅幅手繪畫讓農村墻頭逐漸變得既有“顏值”又有“氣質”,農村這面墻以百姓更加樂于接受的方式潤物無聲地繼續履行使命。
在河南汝州的大小村莊,一幅幅漂亮的山水畫,一條條富含哲理、明白實在的諺語、政策解讀在鄉間村頭裝扮著農村墻體;河南蘭考農村,圍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要內容,建成了由家風家訓、村規民約、孝道公約和健康養生等板塊組成的文化墻。
“現在咱們老百姓再也不信那些大話、狠話的標語了。”刷了50多年標語的河南內鄉縣齊保東老人對墻頭標語的變化深有感觸。
還有不少地區的農村采取圖畫、詩詞、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經典國學、道德文化等內容“搬到”了墻上。
“日子越過越美,農村這面墻也越來越好看,有墻的地方就有政府在,老百姓喜歡看,看了心里有底兒。”齊保東說。
墻面標語的宣傳效果究竟怎樣?一句話不無道理:農村刷墻,天天可見,你無法拒絕。在信息傳播手段日趨多樣的今天,作為一種最經濟、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墻面標語仍將活在我們的視線中,持續見證每個時代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