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聚集著各種國營廠區,這里生活著一個很大的獨立于外界的群體。”在《二十四城記》里,賈樟柯給予曾經的城東這樣的定義。
時間留給城市的不僅僅是記憶,還有書寫在每一塊版圖上的欣喜變化,讓人們去細細品味。
在成都,只要一提起城東,20世紀50~70年代出生的人立刻會聯想起高聳的終日冒著濃煙的煙囪、寬大的廠房、云集的宿舍、轟鳴的馬達、一派欣欣向榮的成都工業重地景象,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工廠里散發出的鋼鐵氣息。在計劃經濟時代,城東有過它的輝煌———無比的輝煌。城東作為成都市工業建設最早的發源地,國有企業紛紛在此建立基地,熱電廠,四二O,鋼管廠,軸承廠等等國有企業曾一度是成都的經濟支撐,是工人階級的導向區域,東城的職工是令人羨慕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到2000年,這里已先后聚集了169家中央、省、市、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東郊工業企業的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的52.4%。可以說,那時的城東,是整個城市的焦點。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隨著新的經濟形式的建立,一時間,城東成為欠發達區域的代名詞。過度集中的工業區不僅使東郊城市功能難以完善配套,環保問題越來越突出,城市形象也難以得到提升。對于房地產開發而言,工廠區太過集中,造成環境污染、土地整理比較困難,整個城東在過去近20年間,難以突破瓶頸。
但是,城東絕不會就此沉淪,城東有著它獨有的風格和氣質。經過了計劃經濟時代、市場經濟時代,城東的榮耀和憂傷,都在時間的淘洗中變成一道轍印。通過土地置換,國際化改造和房地產的拉動,遷移改造老的國有企業,改善東城區的交通、綠化,府南河和沙河的局部整治以及水碼頭的規劃……,我們看到,城東在發生著巨變。
復興路
當今的中國正面臨著大規模城市化的歷史性使命,也遭遇了如何復興老工業城區的世界性難題。在這種背景下,成都“老城東”的轉型就顯得具有特別的意義。
著名策劃人王志綱說,成華區“老東郊”的起飛,是“探尋中國城市復興之道”的一個典范。王志綱說,通過“城市復興”后的成華將是成都最生態、最具活力的城區,是一個提升成都、服務成都的“都市芯片”;一個精英匯聚并不斷成長的“創業之城”“活力之都”;一個環境優美、時尚文化的“生態之城”。
而城東工業結構調整后所引發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印證著王志綱的論斷。
自從2001年以來,大量的老工廠搬家,一批批黑煙囪轟然倒下,截至2008年,全部搬遷完畢,包括最大的“熱電廠”。區域的騰籠換鳥,為生態城區建設以及房地產開發提供了充足的土地開發資源。
隨著城市向東向南發展戰略的提出、沙河整治工程的開展、東郊工業結構調整的進行,萬科孤注一擲,率先進入城東大舉開發城市花園、華潤拿下東湖地塊打造翡翠城、融創圈地經營藍谷地、盛吉立開發卓錦城……近乎樓市空白的城東區域成為最受開發商青睞的福地。而隨著“中產城東”、“藍籌城東”、“人居城東”等概念的提出和渲染,購房者對城東的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上房價基數較低、購買力強大、區域購房觀念濃郁等原因,更多品牌開發商將目光瞄向這一區域,宏信、朝陽、博瑞、樂斯、花樣年、萬達、首創……至此,城東不管是從品牌開發商數量,還是開發體量,或者樓盤品質,都已達到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他區域。
品牌企業的進入,帶來的必然是城東老工業時代的終結和新興居住文化和商業文明的引進,正如成發集團執行董事總經理趙桂斌在土地出讓成功后說的一句話:“東調地塊的成功出讓是對成都,尤其是老廠林立的成華區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這將對城東未來的居住質量、居住環境、居住人口結構以及消費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即便我們存有故土難離的情感,但這對這些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發展絕對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件大好事。”
微表情
對于城東從初期的產業結構調查,到后來的“東調”、城東副中心區域規劃、沙河改造,再到后來的騰籠換鳥、筑巢引鳳、三圣花鄉打造、成華區高密試點策劃……五年時間城東的變化和帶來的期待,是無法被具體量化的。
關于城東的變遷--這也許是本地政府最講究步驟、最講究科學發展觀、最講究雙效益的一件大事。整個城東的撥云見日,讓一團混沌的“東半城”逐漸露出了清晰的輪廓和表情。
以東二環為框,東大街、成龍路為軸,城東,正在顯現出三種代表著成都個性的表情。對于成都這樣一個特大型中心城市,城東的三種表情,為日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鋪墊了三種范本。
第一種表情,我們把它稱作“印象城東”。2006年,通瑞房產與英國羅賓迅建筑設計集團攜手對原成都刃具廠保留下來的俄式風格建筑物“紅樓”進行改造,賦予建筑物新的使用功能。這在當時,成為了“東調”之后為城東居住文明定調的標志性事件。
曾經輝煌的東郊工業區,留下的當然不止是“紅樓”。據研究者稱,城東的居民大多有一個固定的親友圈子,也都居住在附近,這種固有的社會關系將把城東的老居民留在城東,這些城東變遷中留下的“痕跡”,也許不會成為可以保存的影像、文字,但卻是存在于人們心中的“印象”,并將留存后世。
第二種表情,是歷史被人修改過后留下的美景-“風景城東”。沙河綜合整治工程留下的,不單單是由烏黑發臭重回清亮的河水,更是整個成華區、錦江區沙河片區基礎設施配套的巨變。成對栽種的銀杏樹在云中攜手,人們在河灘上悠閑漫步,沙河沿岸的清麗風景已經成為現實,而涉及4.63平方公里的片區改造,包括截污、防洪、市政、綠化、拆遷、光彩、文化等9大工程的傾力投入,讓這里成為了新的城市風景。
第三種表情,來自于東三環外那起起伏伏的淺丘,來自于觸手可及的東山美景,這里,是平原城市難得的水墨潑染,是果樹成陰的“山水城東”。從成龍路往三環外走,地勢的起伏成就了“東部副中心”的落子,澳大利亞BAU公司前衛的規劃設計,讓這里的未來充滿想像力。與之遙相呼應的,還有十陵風景區,還有東山下那氣勢恢弘的4000畝新城。這里,已經不再只是成都人每年春季采果嘗鮮的生活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