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日《中國青年報》以整版篇幅刊出轟動一時的《遏制教育公平性的惡化趨向》,第一作者便是曾經擔任湖南省教委黨組書記的朱尚同。當時由其牽頭,五名老干部聯名寫下了這篇文章,對國民占有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等問題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不平的問題總要有人說話
新快報:您為什么會去做這件事情?
朱尚同:我常常開玩笑,說我年齡82歲,黨齡61歲……社會上不平的問題,總歸是要有人說說話的。
新快報:會有壓力嗎?
朱尚同:呵呵,這就是我退休的好處了。
新快報:你是怎么想到用網絡這種方式舉報的?
朱尚同:我也沒想到網絡的影響那么大。我把舉報信交給了北京的一位老同志,他交給了周先生,周先生向我了解情況后,發到了網上。我自個也在紅網給省委和市委發了舉報信。
區長走后即派女兒實地調查
新快報:聽說芙蓉區的區長來看望您了?
朱尚同:是啊,還有區里的宣傳部長。他們希望我能把帖子撤下來。而且希望我發一個聲明,說帖子不是我的意思。
新快報:那您同意撤下來嗎?
朱尚同:我沒錯啊,為什么要撤下來?帖子確實不是我發上網的,但內容我都是確認了的。
新快報:你們談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朱尚同:他們覺得也挺“委屈”,他們認為裝修的都是老房子,這是在為老百姓做好事。他們舉了很多例子,比如老房子的水壓不夠,他們改裝自來水管,又比如為居民裝了煤氣管道等。他們走了之后,我就讓女兒馬上到附近的幾個小區去問了居民,居民說修水管是在創文之前就弄好了的。
我和他們看問題角度不同
新快報:那您怎么看他們所說的委屈?
朱尚同:我說我和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城市適時有序地改進市容,本來是好事。但應區分不同地段、不同房屋,該修則修,能省則省,該誰出錢則誰出錢,逐年均衡有序地進行。但現在是,他們有來自于上面的壓力,急于奪取文明城市,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思想的推動下,本應各負其責的事情,一概由國家包下來。我以為這種不計成本追求表面光鮮和形式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新快報:您覺得創文應該怎么去做?
朱尚同:每個城市都有著不同的歷史、社會、經濟條件,每個城市的思想文化內涵也是沒法外化去評比的。如今的創文很容易讓每個城市疲于奔走,搞形式主義。為了結果而弄虛作假、大肆浪費。我就是想讓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