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中,兩個點、一扇門守護著當中最重要的那一點,是謂“心”。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社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也應從“心”開始。
時間為我們定格這樣的畫面: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醫(yī)護人員非典時帶著“共產黨員”的胸牌走上危機肆虐的一線,讓我們知道真正的醫(yī)者仁心。信訪局長潘作良在被認為“鬧心”的崗位上讓百姓“順心”,群眾在他病逝后,真心跪著為他送行。誰為人民著想,誰就會得到群眾由衷的擁護。“淮海戰(zhàn)役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社會管理從“心”開始,實質是要求社會管理者在心靈深處樹立群眾至上的理念,篤行不怠,須臾不忘。
從政府負責角度衡量,從“心”開始即是貼近民心、關切民生。現(xiàn)代社會可以現(xiàn)場辦公,信息時代可以網絡問政。車下基層了,心也要下去。網絡熱線連上了,但只有化了民怨才能暖人心。拆遷現(xiàn)場慎用強制的推土機而要用度人如己之心,拆出帶有幸福指數(shù)的GDP;城市擁堵別只顧管理部門行政的方便,更要長遠規(guī)劃科學疏通。社會管理的政府之心,說到底是和百姓利益緊緊相連,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為先。
從社會協(xié)同角度理解,心的相知相通,才有相互協(xié)同。人人緊密聯(lián)系的社會生活中,社會組織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作為構建和諧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群體組織有益的參與為管理科學化提供了無限可能。遼寧鞍山小伙伊成略在火車站被偷,向路人借一元錢難于上青天,之后他成立“呼吸聯(lián)盟”,傾心開展愛心服務;同一個城市里,郭明義組織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單是自己就無償獻出了超過自身十倍的血量。每個城市有100個這樣的組織,就等于疏通了社會的毛細血管,優(yōu)秀社會組織就是社會“輸血機”,支撐社會之心健康躍動。
從公眾參與角度探討,從“心”開始即是基于良知的自我管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人最講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個企業(yè)、每個人堵住自己工廠排污的管道,才能在明凈的天空下盡享風清月白;管住自己田頭的農藥,才會在別人開的餐館里吃得安心;年輕時為尊師敬長的風氣添磚加瓦,老來才可能安享敬重關愛……社會是一個川流溝通的水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大家一起把“用心做人,盡心做事”當作座右銘,給蒙塵的責任感與道德觀做個陽光浴,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信念中播種愛心、呵護信任,我們才會收獲長久的幸福。
“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讓我們聆聽古人的教誨,一起嘗試從“心”開始的社會管理,一起用“心”建設無怨無悔緊緊相系的社會與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