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專門提筆作序。他高度評價了書中精選案例的典型意義,認為它們源于這些自下而上的實踐是民間智慧的展現,更是理論、實踐的大膽改革與探索。
胡存智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6年的57%,進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飛線上。同時,中國城市化進程因地域不同、階段不同呈現極其復雜的局面。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城市在具體項目的把握上都不是僅憑某一個理論可以指導的,也不是僅靠貫徹某一項政策法規可以奏效的,因此需要借鑒各地的案例。案例研究與理論研究的不同在于:案例“具體”而擁有比“抽象”豐富得多的信息,它揭示了真實的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獨特方法而具有參考價值。城市化案例是當前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最寶貴的信息。
他說:總結借鑒國內外先進典型案例的經驗,汲取國內外失敗警示案例的教訓,一直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主要任務,也是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的主要內容。依托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這一綜合性平臺,結合年度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重點關注、深入基層考察調研典型案例,以及城市領導者、企業決策者、項目執行者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富有創造意義的解決問題的特殊方法、有益經驗或失敗教訓。
胡存智專門指出:十年來,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通過案例庫建設,對國內外典型案例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匯編。在每年一度的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從全國遴選出最具時代特點和普遍性的案例,通過“行家講案例,專家點評”的方式深入探討,已經成為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城市化研究的一大特色。其中順德北滘轉型升級、德州兩區同建等案例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
2017 年,正值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成立十周年之際,《城市化典型案例》一書集精選十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最具典型性的案例,分別在以下方面提供了前沿探索:
——板倉小鎮大膽邁出了市民下鄉的探索步伐,為我國實現城鄉雙向流動積累了寶貴經驗。
——榮膺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特色小鎮第一名的順德北滘鎮,針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將“要我做”變成“我要做”,是進入新常態之后一個工業重鎮謀求產業突破天花板、城市化突破二元結構的選擇,這種自下而上的努力也吻合了自上而下建設特色小鎮的要求。
——武漢曇華林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復興,源自民間發起的文物保護情懷,始于政府的規劃和基礎設施改造,繼之以文化產業的園區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城市中官方與民間開展多層次互動的真實、永續城市文化與社會建設的道路。
——在勞動力外移的過程中如何把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重新組織起來,如何將本地城鎮化的農民組織起來,如何構建新型的政府、工商企業與農民三者的和諧關系,從而實現就地產業化與農民就地就業,如何解決土地流轉后的農民集中居住面臨的社會建設,潯龍河的實踐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地處偏遠地區的巫溪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尚未發掘而保存完好的鄉土文化,通過“熟人社會”整合社會組織資源,挖掘源于生活、藏于民間的群眾智慧,探索出了城鎮化進程中社會治理模式,一條適合于欠發達地區“美得自然、建得從容、過得幸福”的城市化道路!
……
胡存智說:“這些自下而上的實踐是民間智慧的展現,更是理論、實踐的大膽改革與探索。在波瀾壯闊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也許它們只不過是我國城市化大潮中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當案例引導人們將注意力轉向城市化發展戰略的資源整合與有效配置,我們就贏得了未來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