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特色小鎮建設的主流方向,不應該是旅游小鎮,而應該是產業小鎮
特色小鎮的產業應該瞄準高端產業或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旅游小鎮只是特色小鎮的一個子項。
旅游小鎮按照5A級建設當然沒有問題,但產業小鎮按照3A級景區建設恐怕要有所選擇。“特色”兩個字不能簡單的解讀為建筑風貌、文化特色這些表面上的東西,符合本地特殊資源優勢的細分產業才是最核心的特色。
二、搞特色小鎮并不是建一座園林化、公園化、標準化的新城
對于現有的行政化特色產業小鎮或聚集村落,不要搞大拆大建,宜小動大不動;對于通過可以規劃而新搞的特色小鎮應堅持因地制宜、因勢而造、因地取材、因市而創的“四因”原則,因為特色小鎮位于城鄉之間,故而一定要有田園風光,以及基于特定產業和地域特色風俗文化之上的特定建筑風格、風貌,形成自然的“山水林田湖”相融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形態。
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鎮
三、特色小鎮一定要小而美,忌千鎮一律
瑞士的小鎮在我們看來就是村莊,我們的小鎮在瑞士看來就是城市。中國特色小鎮一定要小而美。當前我國城市化存在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情況,要走出雷同的誤區。
四、特色小鎮掛牌不是為了上級的資金支持
對特色小鎮的理解,不能簡單的理解為一次政策機遇,掛上特色小鎮的牌子就方便爭取上級資金政策支持。要把它理解為一次發展機遇,它是中國經濟和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產物。
五、特色小鎮需商業運作,不是政績工程,政府要做好服務
特色小鎮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小鎮最講究產業集聚、精工打造、歷史打磨和文化沉淀,最忌諱一蹴而就,跟著政府政績走、形象走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2016年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到:2020年前,將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按照三部委的文件,相當于我國600多個城市,每個城市至少要建1個特色小鎮,其建設可謂量多面廣。
但兩年來,規劃建設中的小鎮恐怕早已超過600個城市、1000個小鎮,政策內“親生的”,民間私自“孽生”的,各地幾乎都在搞。但特色小鎮最講究產業集聚、精工打造、歷史打磨和文化沉淀,最忌諱一蹴而就,跟著政府政績走、形象走。
六、特色小鎮建設要立規矩
切忌一窩蜂地打著特色小鎮旗號去搞新一輪產業園區、房地產、政績工程,以及產業與居住、生產與生態、產業與旅游等本末倒置的現象。
眼下,從內涵到外延都在發生嚴重偏離甚至變味的“特色小鎮”已比比皆是。對于一些房地產商積極參與到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很多人擔心這會變成新一輪的圈地。特色小鎮是國家大事,關系產業轉型、城市轉型、農村轉型。千萬不要乘勢而上,挾“政策”而亂市場,借特色小鎮之名,行地產開發之實。
高碑店市京南體育小鎮核心建筑——國家登山訓練基地攀巖館。 于俊亮 攝
七、特色小鎮的規劃要高站位、科學化,落地一定要實事求是
特色小鎮形成過程、管理方式和評估體系既要科學化、高站位,更要接地氣。特色
小鎮不是又一座城鎮,不是單純的產業園,更不是改變了空間和政策的房地產。
特色小鎮在初創期一定是成本洼地,且不可一蹴而就;小鎮需要產業支撐,需要生活空間,更需要文化沉淀和培育。
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互融,形成后現代社會形態;要生態、生產、生活一體化發展,小鎮既是產業載體,也是文旅生活空間。
八、特色小鎮有經驗,也有教訓,旅游規劃開發要注重正反兩方面案例
由于起步早,產業基礎好,浙江特色小鎮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即便如此,日前,一批浙江省級創建、培育的特色小鎮慘遭警告、降格,甚至淘汰。這些小鎮的悲劇,值得全國的特色小鎮建設者、參與者們警示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