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昨天上午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維介紹,目前,《副中心詳細規劃》已經形成階段性成果,按程序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規劃重點處理好“三組”關系
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維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兩翼的一翼,規劃中要重點處理好副中心與中心城區的關系,與副中心外圍地區的關系,與城市東部地區和通州周邊地區的關系,著力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
張維表示,將構建“一帶一軸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強化規劃管控體系,打造無愧于新時代的千年之城。
12家中外聯合設計機構設計方案
張維介紹,2016年,北京市組織開展了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工作,在12家中外聯合設計機構的方案基礎上,采納各方亮點與智慧,匯總形成城市設計綜合成果。
《副中心詳細規劃》充分吸收、融合了城市設計綜合成果的主要內容,落實“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的要求,遵循中華營城理念、北京建城傳統、通州地域文脈,形成“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張維表示,城市副中心將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綠色交通、生態市政、民生共享、風貌景觀等專項系統的多規合一,形成一張規劃藍圖。
同時研究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規劃管控體系,強化由管控圖則、設計導則、技術準則和三維智慧信息平臺組成的“三則一平臺”,為后續規劃審批管理提供支撐。
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
張維表示,副中心將緊緊圍繞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促進行政功能與其他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為主導,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
具體來說,一是發揮行政辦公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有序推動中心城區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搬遷,帶動中心城區其他相關功能和人口疏解。二是依托運河商務區和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等地區,加強商務服務功能的細化落實,制定詳細的準入門檻、激勵政策與退出機制,重點承接部分中心城區商務服務功能。三是充分發揮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勢,以文化旅游區和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為重點,促進文化與傳統、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時代的融合。四是圍繞三大主導功能形成高品質的城市綜合功能,依托城市綠心、家園中心營造宜居的居住環境,建設優質的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服務。
國際一流水準規劃建設管理副中心
張維介紹,副中心將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落實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水準來規劃建設管理。副中心將從城市綜合交通、職住平衡、公共空間等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最關注的方面,提出針對性的策略,保障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
一是建設以人為本、安全、高效的綜合交通系統。以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為主導,優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構建“小街區、密路網”的路網體系。
二是建設職住平衡的宜居城區。優化城鄉職住用地結構,建立混合有序的用地布局,加強住房保障,打造公平、優質、智慧的民生服務體系,推動副中心職住平衡發展。
三是塑造高品質、人性化的公共空間。構建層級明確、連續貫通的公共空間體系,深挖空間資源增加公共空間總量,構建功能復合的公共空間,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和藝術性。
四是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剛性與彈性的關系,管控好剛性約束條件,避免出現重大結構性問題,通過劃定戰略留白地區,為城市發展預留彈性空間。
五是創新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堅持技術創新為人民群眾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人大建議
挖掘副中心綠色生態宜居特色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郝志蘭在代表城建環保委作審議意見和建議時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是北京發展的新兩翼,要對標對接雄安新區規劃,進一步明確副中心戰略定位和發展思路。
郝志蘭建議,在承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過程中,要做好設計列出清單,并在詳規上一一布好點,做到精細、精準承接,示范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打造高精尖產業發展新高地,大力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帶動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真正形成北京新的增長極。
同時,要深入挖掘副中心綠色生態宜居特色,落實“兩帶、一環、一心”的綠色空間整體結構,進一步明確東部與北三縣、西部與朝陽區的兩條綠色廊道,打造自然半自然濱水堤岸,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大尺度綠色空間。
郝志蘭表示,要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嚴防副中心出現新的“城市病”。充分認識通州區目前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現狀,加快老城改造更新,實現以新帶老、整體提升,提高通州百姓的獲得感。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交通、市政、生態、公共服務等各項配套設施規劃落地,加快推動中心城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優質資源向副中心配置,優化市郊鐵路、地鐵和地面公交的換乘系統。解決好職住平衡問題,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推進共有產權住房供應。
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2017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北京將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昨天聽取和審議了《關于本市2017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市環保局局長方力透露,2018年北京將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地方立法論證,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進一步提高治污的針對性。
低排區擴展到全市域
市環保局局長方力表示,2017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
2018年,北京將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制定并實施新一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把高排放重型柴油車管控作為重中之重,將低排區擴展到全市域,嚴格執行高排放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禁行限行規定。同時研究制定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環保技改工程,繼續壓減燃煤,基本實現平原地區“無煤化”。嚴格落實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深化區域聯防聯控。
建設2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
方力介紹說,2017年北京優良水體比例有所增加,主要水庫水質普遍處于良好水平,河流水質有所改善,全市好于Ⅲ類水體斷面占比37.2%,同比增加了2.7個百分點;下游水質明顯改善,消除了城市建成區所有黑臭水體,全市劣V類水體斷面占比由43.2%下降至36.2%。
方力稱,2018年,北京市將聚焦攻堅水污染治理,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增加全市再生水利用量,依法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管理。深入實施“河長制”,建設2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持續實施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第二個三年行動方案,全市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3%,完成非建成區84條段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方力介紹,本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通過了國家生態保護紅線部際協調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的審核,國務院批準后,將由市政府發布實施。
方力表示,2018年將制定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改大氣、水污染防治條例,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地方立法論證,開展移動源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前期研究。
按照國家要求,落實好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實施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開展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壓實各級部門環保責任。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進一步提高治污的針對性。
此外,2018年北京將繼續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500家,推進全市拆違騰退土地留白增綠,啟動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新增森林、綠地、濕地2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