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有一名骨干員工,這次春節后就留在老家就業了。問他為什么離職,他說在城里雖然每月能掙4000元,但除去吃住、孩子上學等花費每月只剩1000元,省內有好的就業方式,他們就不愿意來城里打工安家了?!奔我媛撾娮永ド接邢薰局谱魉奶幑ざ伍L段俊代表說起年后就業情況時表示,現在的打工者對于進城落戶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完成這個目標面臨哪些困難?兩會期間,《工人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領域的代表委員。
進城容易留城難,農民工落戶意愿降低
5年來,我國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在制造業和其他工業領域就業。作為我國第三人口大省,2017年底,河南省9600萬人口中已經有50.2%是城鎮居民,超過了2016年的48.5%?!斑@標志著河南省城鄉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焙幽鲜≌f副主席張亞忠委員說,“城鄉居民的就業渠道、文明程度和保障水平將發生根本性變化?!?/p>
“我自己就是城鎮化的受益者,對于城鎮化進程有著切身體會。”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黃久生代表說,他從一名吃“百家飯”長大的農家娃,進城務工后,在城鎮化建設中揮灑汗水、實現價值,進而帶動更多農家娃進城務工并在城市安家落戶,“這幾年農民工進城務工的較多,但是也要看到許多農民工沒有一技之長,無法留在城里?!?/p>
“同樣是農民工,在工地上,有技能和沒技能收入差距很大?!秉S久生代表告訴記者,一名木工在工地上一天是200~300元收入,搬磚工一天最多也就100元?!稗r民工成為市民不光戶籍放開就行了,相較農村,城鎮生活成本較高,農民工還得有立足城市的本事,有能力掙錢顧得上一家老小的生活才行?!秉S久生代表調研時發現,目前農民工中有一項或多項勞動技能的人并不多,大多只能“靠力氣吃飯”,靠增加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多掙錢,沒有一技之長使得農民工流動性大,這也成為他們進城落戶意愿低的重要原因。
城鎮化惠及農民工,農村戶口“性價比”提高
除了進城容易留城難,段俊代表感受到打工者落戶態度的變化,也與近年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和解決“三個1億人”城鎮化工作推進關系密切,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辦理居住證等享受到了與城鎮居民一樣的待遇。
“城鎮化并不只是讓農民換個戶口簿、進城買房這么簡單。我們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這幾年受益于縣城建設、棚戶區改造和村企合作等,村民們陸續住上了樓房,還都轉成了城鎮戶口?!鄙綎|莒縣城陽街道岳家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許傳江代表說,“要積極融入城市發展,還要在就業上有新突破,探索多元化致富路子。”
此外,隨著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惠農直補等利好政策出臺,土地價值越來越高,加上國家對貧困地區的專項招生計劃,使得農村戶口的“性價比”也逐漸提高。“只要在同一個省里打工,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差別不大?!焙幽鲜∩喜炭h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代表說,在鄭州買不起房子,孩子上學負擔也很重。而自己老家是貧困縣,高考還有專項計劃照顧,并不愿落戶鄭州?!霸敢膺M城務工,不愿意落戶的農民工還有很多?!?/p>
核心是人的市民化,制度保障需跟上
四川統計局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有93.7%的四川進城務工人員表示習慣城市生活,但是明確愿意將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只有10.7%。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更有優勢是不愿轉戶的原因,養老得不到解決、住房沒有保障以及失業找不到工作是打工者對轉為城市戶口最擔心的三個問題。
2017年湖南城鎮化率達到了54.62%,城鎮化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也由“十一五”末的6.38%,縮小到了3.9%。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胡偉林代表說,城鎮化發展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土地怎么用?“人口向城鎮集聚最核心的帶動力是產業,湖南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增強了城市的吸納能力,有了就業機會,人口就具備了落戶城鎮的基礎條件。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投入,也為農村人口往城市遷移提供了便利?!?/p>
“產業工人怎么在城市里生存下來是最關鍵的?!鄙胶又悄苎b備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公司營銷經理張曉慶代表認為,要在政策上著力,在解決農民工就業、住房、維權等問題時,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有關政策時要把外來務工人員考慮在內。“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把農民工納入失業登記范疇,首次提出了城鎮調查失業率。各級政府要為農民工營造一個好的就業、生活、子女上學環境,讓他們在城市中來得了,也能生存得下去?!?/p>
胡偉林代表提醒,農業轉移人口帶來活力的同時,面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俺擎偦ㄔO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農村人口市民化的問題。”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不是說人住到城里來了就是城鎮化。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靠改革,另一方面靠托底。改革是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和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村轉移人口吃下定心丸;托底是要加大公共服務的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