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為高校理應褒揚教書育人的好老師點贊
時間:2018-02-11 20:55:11  來源:東方網  作者:繆迅  
       不久前,復旦大學推出以重大科研成果為關鍵評價指標的“代表作”制度,將“代表性教學成果”納入職稱評價。于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青年教師吳燕華成為第一位“吃螃蟹者”,她以“第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這一優秀的“教學表現”申報副教授職稱,由此獲得院校兩級學術評議機構高票通過。而幾乎與此同時,華東師范大學頒發了“教學貢獻獎”,兩位“杰出教學貢獻獎”教師各獲得10萬元獎金,7名“優秀教學貢獻獎”教師各獲得5萬元獎金。

  也許,這兩條頗給力于高校人才培養這一“重中之重”的消息,算不上前所未有、極具“震撼力”的新聞。類似于復旦、華東師大旨在加強教學建設、促使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激勵舉措,在很多高校,其實或已經、或將要相繼地推出和實施。比如,浙江大學在2011年就曾為教學優秀的教師頒發過百萬元大獎。筆者相信,類似浙大、復旦和華東師大推出的舉措,會起到引導更多的高校教師重視教學的示范效應與激勵效應。

  筆者由此回想起30多年前,在華東師大就讀中文專業的光景。那時候,華東師大中文系的教師陣容極為“強盛”,不僅許杰、程俊英、施蟄存和徐中玉、錢谷融、王智量、倪蕊琴等一批前輩大師給本科生上課或開設選修課,而且,當時的一批中青年教師給學生上起課來,也是“傾其所有,不遺余力”,他們不僅把專業教材的內容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地如數家珍般一一傳授,更是把自己積累多年、專研多年的學術感悟、學術見解,在課堂上無保留地一吐為快,讓學生得益匪淺,乃至受用終生。現任華東師大黨委書記童世駿就曾說過,他工作以來獲得的最得意的榮譽,是1987年獲得的華東師大優秀教學一等獎。

  當然,提倡重視教學并非輕視科研,高校教師在科研上是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的,只有科研有較深厚的積淀和“硬貨”,上課才會有源源不斷、不會枯竭的活水,才會保持和產生長期的效果。

  然而,當下在眾多的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非但未能得到有效扭轉,反而是愈演愈烈。“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雖說這早已成為所有高校管理者乃至所有高校教師的共識。然而知易行難,真正用心用情于三尺講臺,真正能夠面對種種誘惑干擾“淡定”、“淡泊”又“淡然”,一心孜孜于教學,需要具備何等的“定力”。這樣的高校教師眼下還是少了些。

  這是因為,如今的高校,最受推崇、最容易名利雙收的,往往并不是立足課堂幾十年、鐘情于教學與育人、但因種種原因“科研成果”稍遜一籌的老教師,而是身手不凡、不消三年五載就一篇又一篇地發論文,且論文都能發在“核心期刊”上,還能拿到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的“老將”“新銳”。至于這些“老將”“新銳”還有多少精力或多少時間用于課堂教學上?他們的課上得怎么樣?學生反映如何?教學質量如何?則基本上是忽略不計的。因為,每年的業績考核首先要掛上鉤的,是科研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數,這個是“必須有”的,晉升與之掛鉤,獎金也與之掛鉤。其他嘛,“有沒有”無傷大雅。課上得精彩又怎么樣?你拿不出幾篇“核心刊物”上的論文,幾乎一切歸零,這一年幾乎是白忙乎了。

  筆者并不否認教學與科研其實也是個相輔相促、相得益彰的關系。尤其是高校教師長期的“述而不作”,恐怕對自己的事業發展乃至教學水平的與日俱增也是頗有些不利的。然而,教學與科研,本來就應該是一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孿生子”,教學與科研理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而過往“重科研、輕教學”的一整套評價體系和政策規定,卻對數十年如一日專心致志地上好課、抓好教學各環節建設缺少足夠的政策關照與認可,或“雷聲大雨點小”,在衡量教師的工作業績或教師職稱晉升時,依然是對教學工作業績的權重分配過少、評價過低,如果長此以往,那么,狠抓教學質量或人才培養這一高校的“重中之重”,或將還是空談。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明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意見》要求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如何貫徹落實《意見》提出的這一明確要求,如何回應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期盼,高校教師特別是高校的領導者當扛責負重,苦練教學內功,以培育英才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而這,亟需當下的眾多高校對其辦學的重心、定位,對教學科研的評價體系以及具體政策導向等,作一番反思和必要的權衡,真正建立和完善起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導向的學校管理制度與工作機制,切實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凝聚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育人質量上。這實在是很需要花上一番“功夫”才可能做好的一門功課。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