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雜志報道 2017年11月,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城市生活垃圾綠色管理的公眾參與之道”宣講會,邀請來自環保部、住建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從垃圾焚燒國內外發展、技術、管理和公眾參與的角度,為公眾揭開了垃圾焚燒發電的神秘面紗。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城市化研究會城鄉市容與環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晶昊認為:垃圾清潔焚燒未來將成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流,最近住建部正在編相應的法則,以此來指導我們國家垃圾焚燒廠的建設。
劉晶昊說:國外垃圾焚燒廠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我國借鑒新加坡經驗,在深圳建設了一個垃圾焚燒廠,90年代有了自主研發的設備。2010年以來,我國才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垃圾焚燒廠,陸陸續續建了100多個焚燒廠,累積了經驗,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同時,垃圾焚燒也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很多人擔心垃圾焚燒的安全問題,最后大家發現焚燒技術本身是成熟的。比如,我們在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已經建設成功很多水平很高的焚燒廠。
劉晶昊說:我們給垃圾焚燒廠的定位應該是:它是一種常規的消除垃圾污染,保障環境清潔的城市基礎設施。我們應該有適宜的標準、適宜的技術與裝備建設最適宜的垃圾焚燒廠,同時考慮規模的合理性、工程技術的適宜性、處理設施的可靠性、連續運行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