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29 13:31:53
來源:東方網 作者:堂吉偉德
26日上午,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主題為“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專題座談會,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等市領導出席。在會上,陳吉寧還表示,超大城市在不同發展階段會遇到不同的發展問題,政府需要調動各方力量,傾聽各方聲音,集聚各方智慧。他強調,現在拿出的解決方案不能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深化認識,把問題想透,這樣決策才不會出現方向性的問題。(1月26日《北京青年報》)
城市管理過程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不獨北京存在,亦是其他地方頭疼的頑疾。最典型的例子是被人詬病的“馬路拉鏈”,因為管理者各自為政和九龍治水,無效建設、重復建設式的浪費極為嚴重,顧此失彼的城市管理問題始懸而未決。比如在北京,一些地方的停車位數量已經超過曼哈頓以及東京中心城區的停車位數量,但依然還在建新的停車城,在公共用地總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停車場究竟要建多少才能飽和,又如何平衡交通建設與其他用地的關系,都需要給予總體考慮與結構性分析。
香港是城市交通最擁堵的城市之一,相關統計數據表明,香港現有人口超過700萬,登記車輛是50多萬輛,在正常時段內每公里道路約有270輛汽車。即使在最繁忙的路段,汽車行駛的速度不快,大多數情況下卻能通行順暢。“堵城”的杭州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車輛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這些改變都是城市管理精細化的結果——利用現代化的“城市大腦”打通了信息堡壘,讓各種信息在政府內部先共享起來,繼而被整個城市的其他參與者所共用,最后才能達到變相的參與和治理城市的目的。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簡單而粗淺,事實證明這種以分割化、主導性、管理型的方式,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出路是“共管與共治”,由居于城市中的所有人參與并實施,才能達到利益的均衡化和措施的科學化,用民主型的決策與群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否則不但規劃容易失誤,決策也極容易走偏。北京在前期所實施的“天際線”治理專項行動,遭遇到了各方的強烈抵制,輿論的負面性也讓城市的形象受到極大的損害,其教訓可謂深刻。
西班牙曾有超過半年處于“無政府”的狀態,但其經濟依然處于強勁復蘇的狀態,2016年西班牙經濟同比增長3.3%,成為整個歐洲的明星。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減少政府的過度干預下,社會共治的模式發揮了替代作用。無政府狀態不可長期存續更難以想像其后果,不過卻帶來了如何實現社會共治的啟示。城市管理也好,經濟發展也罷,只有讓所有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成為主人翁而非旁觀者,才能在實現利益與訴求的“最大公約數”,發揮每個人的主觀性和積極性。
規劃是否超前,手段是否合理,方式是否科學,決定著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強大的“城市大腦”不是決策者的少數判斷,也非人工智能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所決定,而是要調動各方力量,傾聽各方聲音,集聚各方智慧,激活各方參與。簡單來說,政府在作出城市規劃,安排管理措施之際,需要從閉環向開放轉變,首先整合內部資源,讓其形成“一盤棋”的運作,然后才由內到外去構建全員參與的大格局。
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城市的善治之路始終沒有停止。避免城市管理“頭痛醫頭”重在提高精細水平,從政府“獨唱”到政府“領唱”,這既是解決現代城市治理的出路,也是歷史教訓和現實經驗的判斷。國外在公眾參與的共治研究已相當成熟,既有理論與制度的研究,又有具有針對性的參與方式、途徑以及與實模型研究。比如美國的社區自治、日本的居民自治組織、法國的公眾式參與民主式模式、挪威的電子民主等,已成為公眾參與城市善治的典范,從根本上提升了整個城市治理的粗細化水平。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城市未來的治理模式創新指明了方向,如今,共治已成全民共識,如何實現創新與實踐,堅持“頭痛醫頭”的問題導向,以實現精細化管理主目的,才能避免方向走偏和策略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