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15 16:51:38
來源:東方網 作者:郭文斌
去年年初,800萬房補、100萬年薪,出現在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里;南開大學則在誠聘英才的公告中承諾,稅前65—120萬不等的年薪,60—300萬不等的安家費,理工科最高800萬的科研啟動費,高額年薪、解決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字眼,紛紛出現在高校人才招聘公告中(1月14日《經濟觀察報》)
高校不缺教師,但卻最想搶人,這個人自然是人才,但人才的標準則是頭頂“院士”、“長江學者”、“千人計劃專家”、“杰出青年科學家”等帽子的高校教師,為了搶人,開出的價碼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現在已經開出100萬年薪+800萬房補…高校搶人,開出如此高的價碼,是否代表著知識的價值?答案是否定的,開出的只不過是“功利價格”。
高校為何喜歡搶人、挖人?就是為了借助這些學者,提升本校的實力和水準。清華大學法學院組建之初,曾在全國法學學科排名前三的院校大批引進人才,使該校法學學科迅速崛起。而華東某經濟大市的一所211工程院校,近年來也是大力“挖人”,經常有學校領導赴中西部工作。在“挖人”的作用下,該校的全國排名已經從100名左右升至前20名。可這樣成功的例子卻是極其罕見的,更多的則掛羊頭賣狗肉,引進的學者可能帶來的多是“注水學術”。他們的科研成果往往是重復性、短期性的,自己履歷漂亮了,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培養都和他們無關,花高價引進這樣的知名學者有何意義?高校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人才的競爭。但不擇手段搶人、挖人,以利誘人,卻與大學精神背道而馳,而一些為了錢為了名而不斷跳槽教授真的值這么高的價格嗎?一些職業跳槽教授還能為人師表嗎?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敝麑W者對于一所大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知名學者給予較高的待遇,也體現出對知識的尊重。但為了搶人才而開出的“天價”,則是不足取的,一方面有違大學精神,另一方面也給高校的人才流動帶來了麻煩,同時,也造成了事實的不平等,一些知名學者固然在學術水準上比一般人高一些,但一般的學者所拿到的工資待遇不如知名學者的“零頭”,這會促使一些教授爭名奪利,而退一步說,即便是引進的知名學者在科研上有一定的成就,但對于該校學生來說,又能得益多少?
高校引進人才應該有次序進行,這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進行調控,制訂出科學的措施,將其納入規范之中,另一方面對于高校的考核不能專注于一些知名學者的數量。而高校更應該注重于本校教師的培養,與其花大錢去搶人,還不如提高本校老師的福利,形成凝聚力,最終讓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