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環境保護稅正式施行,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環保稅如何征收?稅率如何確定?對哪些行業影響較大?(1月11日新華網)
開征環保稅,挑戰往往與機遇并至。政府如何統籌征管工作、企業如何規范繳納、公眾如何參與監督都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唯有政府、企業、社會攜手共進,明確自身角色和定位,方能推動環保稅平穩落地,確保環保稅制度發揮實效。
對于政府來說,要做好設計者。企業排污的財產性處罰由費改稅,意味著征收權限由環保部門轉移至稅務部門。然而,作為計稅依據的排污量之核算,依然需要環保部門的技術支持。因此,在環保稅實施初期,明確部門職責、增進彼此配合尤為重要。政府不僅需要明晰各部門職責,界定各部門權限,還需要通過搭建涉稅信息共享平臺,通暢部門鴻溝以增進交流合作。這是發揮政府核心作用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細化征收規則、制定外部性激勵措施也不容忽視。環保稅作為一種全新的稅種,相信僅僅憑借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以及稅收征收管理法,并不能完全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單純依靠現行稅收優惠,也難以對企業形成充分的正向激勵。
必須強調的是,政府既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環保稅征收管理的規則與方法,形成一套科學、高效、便民的工作運行機制,營造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征收環境,也要扎實做好環保稅普法宣傳教育,扭轉企業落后觀念。同時,應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扶持高能耗、高污染企業治污減排的力度,鼓勵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創新綠色金融衍生品、拓展融資渠道,共同服務于涉稅企業的環保項目,從根本上減少企業生產的環境成本,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與壓力,讓企業輕松走上環保之路。
同時,企業要做好執行者。環境保護稅法是政府的工作指南,也是企業的行為準則。在環保稅的征收過程中,企業要以積極的姿態融入環保稅的落實過程中。一方面,企業要依法納稅、誠信納稅。企業要培養納稅人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認真履行納稅義務,注重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及綜合能力,完善專門的環保稅財務人員配置,提升自我申報的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創新發展理念,破除老舊思想束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落后生產結構;釋放發展動能,擯棄落后生產方式。企業要時刻以構建新型綠色企業為目標,將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統一于環保稅的落實之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當然,環保也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社會各方面要做好監督者。首先需要社會成員樹立起正確的監督觀念,每個人都應以審慎的態度看待環保稅落實中的各方行為,讓環保稅的社會監督建立在社會成員客觀監督、真實監督的基礎之上。其次,需要社會成員瞄準監督對象,找準監督內容。凡是環保稅征收所涉及的主體,都應納入公眾監督的范圍,涉環保部門的稽核檢查行為、稅務部門的征收管理行為、涉稅企業的繳納行為皆為群眾的監督重點。
與此同時,智能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豐富了環保稅的社會監督方式。涉稅信息查詢通道、納稅企業排污調研考察、新媒體輿論監督、專家建言獻策以及第三方專業評估等方式的出現,也為大眾參與監督提供了更多選擇。公眾只有心懷監督意識、著眼監督對象、手握監督利器,才能切實發揮其參與環保的主人翁作用,為環保稅落實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