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許多年輕人已經不再迷戀特大城市了,而寧愿選擇回到離家更近的萬億城市。一些進入萬億俱樂部名單的城市,它們每年吸引人才的數量都在不斷的上升。
歲末年初,中國萬億GDP城市俱樂部再次納新。無錫市政府1月7日宣布,預計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00億元,此前的1月2日,長沙市政府也宣布,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元。
據統計,加上無錫和長沙,中國GDP超過1萬億的城市已達到了14個。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GDP總量都已邁過2萬億關口。這些年來,中國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其中不僅僅是鄉鎮向城區的巨大轉變,另一大趨勢,正是GDP破萬億的城市呈現快速遞增的趨勢。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GDP破萬億,意味著城市的影響力有了質的提升,并正在成為區域經濟重心之一,擁有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數據顯示,2016年前14個萬億城市GDP總量約為218786.55億元,已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29.4%。而這一部分頭部城市的崛起,其影響力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區域人口流動的趨勢,乃至地區經濟生態的生長方向。
不斷增多的萬億城市,也進一步說明,經濟發展的速度動力源,正逐步在“北上廣深”之外的一些城市出現。這樣的動力源,其實從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綱領中就能看得很清晰,它往往意味著:更寬松的人才戶籍政策、具有相當吸引力的人才優待措施、簡政放權的進一步落地、更多的國家級特區成立,政策、資源的傾斜,使得這些城市擁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開放、包容的城市環境與規模化人口集聚形成了良性的互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城市資源和機會的不均等,人們熱衷于流向特大型城市以分享規模效應的紅利。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無奈之選。所以,“逃離北上廣”這樣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在輿論場朋友圈發酵。許多人之所以懷抱鄉愁卻又無法“說走就走”,無非是因為特大城市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而這在小型城市是很難獲得的。于是,在未來發展的機會需求面前,眼前生活品質的考量被暫且擱置。
不過,如今萬億城市的不斷增多,也就意味著,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而我國城鎮化的不均衡發展問題,也在發展中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實際上,近些年,許多年輕人已經不再迷戀特大城市了,而寧愿選擇回到離家更近的萬億城市。一些進入萬億俱樂部名單的城市,它們每年吸引人才的數量都在不斷的上升。某招聘網站的數據顯示,在人才凈流入率上,一些萬億城市,比如杭州和成都,已經名列全國前三之列。
而且,一些被人稱為“二線”的萬億城市,也正在承接許多新興的技術產業,成為技術革新的排頭兵。比如在杭州,支付應用和網購模式從這里出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而成都、蘇州、南京、武漢,也是數字化轉型中的佼佼者。
更多機會、更宜居、更開放,讓這些新的萬億城市,擁有了更大的吸引力。這也使得它們在成為區域經濟翹楚的同時,進一步減輕了特大型城市的焦慮與矛盾。
當互聯網把信息不對稱抹平,當高鐵把城市與城市、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距離,物流的距離和人口流動的距離不斷壓縮,當萬億城市越來越多,可以想象,未來它們將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給人們在北上廣深之外提供更多的美好生活選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