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鑒于美國近期在經貿方面的一系列表現,有觀點認為,美國似乎不想當“老大”了,于是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城市化委員會榮譽主任、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卻直言:“現在談中國引領全球化,時機還不成熟,我們可以在某些方面發揮一些作用,但是說中國接替美國,扛起全球化的旗幟,還不是時候。”
他認為,全球化有三個重要的組成要素,一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這是全球化的動力;二是跨國公司的全球投資和貿易,這是全球化得以實現的載體;三是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這是全球化的實質和目的。
龍永圖從這三方面予以了分析:首先,在科學技術發展方面,我們還遠遠不如美國,至少很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次,我們最近這些年確實產生了一些跨國公司,但是真正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大型跨國公司,數量仍然偏少,比起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最后,通過“一帶一路”構想及其他方式面向全球的產業大轉移,在中國剛剛開始。總體而言,中國在全球化發展的三個核心因素當中,都還不具備強大的競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談“中國引領全球化”還為時尚早。
他說,中國當下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全球化發展大的方向,要確保全球化給整個世界帶來一個公平的發展局面和發展機會。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為什么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化?龍永圖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發展引人矚目,但近40年的發展,也出現了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包括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等。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已經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也及時采取了很多應對措施,包括西部大開發,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我們就是要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逐步消除國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他解釋了當下為什么出現反全球化的潮流:“因為全球化給美國以及西方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利益分配依然不均衡,相當一部分美國或者歐洲的傳統產業及從業者被邊緣化,這些產業和群體出于自身利益,發出反全球化的呼聲。如果各國政府能采取正確的措施,盡可能減輕上述產業和群體受到損害的程度,照顧他們的利益,反全球化的聲音就會慢慢低下去,大家對全球化的認識就會逐漸形成共識。”
他指出,中國目前所做的一切,實際上已經給全世界做出重要的示范,中國在解決經濟發展和利益分配不平衡上的種種努力,是平息“反全球化”浪潮的一種有效路徑。希望西方國家,特別是那些“反全球化”浪潮高漲的國家,能夠適當借鑒中國的經驗。目前中國所能扮演的角色,就是促使全球化這樣一個浪潮能夠繼續前進,而不是過于在意自己能否“引領”全球化。(信息來源:《英大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