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京:穩定房價才是上策
時間:2011-05-12 10:40:22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寫這篇文章有預感,多半會挨罵。當下要求打壓房價的聲勢如此之大,而我卻不識時務地主張穩定房價,沒人罵才怪!當然,我完全明白為何有人希望打壓房價,幾年前做客中國網,與采編人員聊天,說到房價,年輕人多數皆贊成政府打壓,而唯有一人反對。我問反對者何故,她說她昨天剛貸款買了房。一語道破,原來人們對房價的看法,是取決于他們各自的利益立場。沒買房的就希望房價跌;而買了房的卻希望房價漲。不信你去做問卷調查,看看那些希望政府打壓房價的多數人是不是無房戶?
五年前我曾撰文說過,反對政府打壓房價的有三個火槍手:一是房地產開發商;二是貸款銀行;三是地方政府。的確,在房價上這三方利益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看,除了上面三個利益當事人,還有就是有房戶,他們也不會贊成壓房價。于是這就帶來一個困難,無論政府是否打壓房價,都會有人要站出來反對。有人說,為保護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就應該壓房價。這觀點貌似對,但太過武斷,也未必是所有中低收入者的想法。要知道,目前的有房戶并非全是富人,其中不少也是中低收入者,至少中國網那位買房的編輯恐怕就不是富人。
由此看,判斷一個時期房價是否過高(有無泡沫),不能從各自的利益出發,不然大家站位不同,自說自話,爭論一百年也不會有結果。所以經濟學分析問題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擱置一邊,要從規律上看。比如價格,經濟學講,價格高低由供求決定,只要沒有非市場力量的干預(強買強賣),價格無論漲跌皆正常,無需大驚小怪。這是說,房價高不高不能由某個人說,房價再高,若市場有需求,商家賣得脫手,旁人就不必非議。至于你買不買得起,那是另一回事,若你買不起就說房價有泡沫,天下沒這道理吧?
另有一種觀點,說住房不是普通商品,事關民生,所以政府得管制價格。我的看法,不論住房有多特殊,但只要不是公共品,那它就是一般商品,作為商品,價格決定就不能例外,得服從供求規律。事實上,價格只是反映市場供求的信號,價格上漲,說明某種商品短缺,漲價本身并沒錯。政府若認為價格高,可以增加供應或抑制需求,斷不可限制價格。就像一個人發高燒,退燒的辦法是治病而不是去限制溫度表,不然你就是把溫度表砸了也于事無補。
我不贊成行政限價,再一個理由,就是行政限價會扭曲市場信號。價格是什么?說白了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信號,它不僅由供求決定,同時也能調節供求。供不應求的商品,價格漲了能刺激供給,抑制需求;可若政府限價不讓漲,僧多粥少,結果必是排隊搶購或走后門成風。春運期間一張火車票有人愿出500元,可鐵道部只許賣300元,中間200元差價是消費者剩余。很多人以為這200元能歸消費者,若那樣想就錯了。第一,購票排隊要花費時間(成本);第二,走后門托關系要送禮;第三,前兩個途徑若買不到票就得高價找黃牛黨。而這些除了造成社會浪費就是滋生腐敗,普通百姓很難真正受益。
不久前參加一個會議,北京一位很有名的企業家抱怨,說北京人滿為患,交通太擁堵,希望政府控制人口規模;可想不到他同時又指責北京房價太高,員工買不起房而他公司留不住人。北京交通擁堵,人太多當然是原因之一,問題是要減少人口政府該怎么做?是限制一部分外地人進京打工么?可北京不光是北京人的首都,也是全國人民的首都,政府憑啥讓張三來而不讓李四來呢?其實,高房價本身就是控制人口的辦法,若北京的房價不比外地高,北京的人口恐怕比現在會多得多。
回頭再說穩定房價。所謂穩定房價,就是要把房價維持在目前的水平上,既不大漲,也不大跌。政府最近出臺一系列調控房價的措施,如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限購二套房等,這些措施試圖通過改變供求來調控價格,政府非直接限價,原則上我贊成。我這里要說的是,政府抑制需求應把握好力度,底線是不顛覆人們對未來房價的預期。住房一方面是消費品,同時也是一項資產。經濟學講,資產價格是未來預期收入的貼現。這是說,若人們對房地產的收入預期一旦逆轉,房價會立即大跌。
不要以為只有房價高才會有人怨聲載道;若房價大跌,同樣也會有人不滿。舉個例子,你用畢生積蓄100萬元付首期,同時向銀行貸款200萬元買了房子,假如由于政策原因房價跌了一半,這樣300萬元買的房子縮水成150萬元。遇到這情況你怎么辦?即便你自己的100萬元打了水漂,房子抵給銀行也只值150萬元,你仍還欠銀行50萬元。一夜之間,從一百萬變成窮光蛋你能心安理得么?由此再想,你欠銀行50萬元若還不上,其他人也如此,那么最終會否導致房貸危機?
并非我危言聳聽,早兩年美國就有前車之鑒,所以在打壓房價的問題上,我們必須慎之又慎。其實,政府有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穩定房價。退一步,即便今天房價有泡沫,政府也不必去重手打壓,只要房價不再漲,待以時日泡沫會不消自退。可算筆賬,若CPI每年漲4%,五年內社會商品共漲價22%,若房價五年不漲,也就等于房產相對降價了22%。這樣的房價下跌而有房者能接受,兩全其美豈不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