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粘貼在山西大學校門口的一則通知,引起了師生們的關注。通知大致內容為,由于共享單車擠占人行通道和消防通道,占用校園綠地,給校園環境帶來極大影響,造成嚴重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所以從11月8日起,禁止一切共享單車進入校園。(11月8日《太原晚報》)
在擠占人行通道和消防通道、占用校園綠地的同時,共享單車是否也為師生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共享單車帶來的諸多問題是否不可解決?對其禁入之后,師生出行的不便又會有哪些替代措施補上?
即使不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這份通知也難言客觀,實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一禁了之的做法,更像是倒洗澡水時連孩子也一起倒掉。
共享單車對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意義不言而喻,在大學校園,這一點表現得更加明顯。由于校園面積大、學生出行頻次高,這一新生事物更快地被他們接受,并日益成為不可缺失的生活助手。去圖書館、去食堂、回宿舍、拿快遞……學生們的出行效率因共享單車而明顯提高,可以說這就是他們的“美好生活”。考慮到山西大學僅塢城校區就占地上千畝,他們今后的不便又該如何解決?買二手自行車就不會造成上述問題了?
誠然,共享單車存在無序投放、無序停放的問題,也的確產生了安全隱患,但管理不是一禁了之,否則為什么校區外允許它存在?為什么北大、清華這些知名學府沒有對共享單車說不?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會在便民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問題,譬如電商對實體店鋪的影響、網約車對出租車的沖擊,倘若發現問題就將其扼殺,創新和進步就無從談起。所以,應當反思的是為何管理沒有跟上,是不想管?還是管不好?
在校園內設立電子圍欄,允許有管理措施的共享單車平臺入駐校園,要求企業簽訂交通安全及維護校園秩序的承諾書,建立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管理的機制,類似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只要一心想著為師生出行更好地服務,就不愁解決不好亂停亂放的問題,何況共享單車企業也一定愿意配合,畢竟這是一塊不可忽視的市場。
大學之大,不在高樓大廈,更不在整齊劃一,參差多態、兼容并包才是大學應有的景象。如此,一個深得學生好感的新生事物,不該就這么對大學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