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調控成敗系于地方政府,算是牽住了牛繩,但是如何調動地方去積極地調控,又如何對調控不力的地方進行問責,目前還沒有細則。無論如何,中央政府先行打出的重拳,讓公眾對新一輪調控有了更多的期待。
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出臺了八條政策,被簡稱“國八條”。這已是2010年以來的第三輪調控,其中抑制投資性住房需求和強化地方政府責任的要求,打出了最有力量的兩記重拳?! ?/p>
根據新政策,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六成。除此之外,對已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當地戶籍家庭、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當地戶籍家庭、無法提供一定年限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家庭,暫停在本地向其售房。這些要求都提高了購房的門檻,投資炒房,尤其是異地投資,將付出越來越高的成本。這無疑擊中了投資炒房的命門。
近幾年,房價在全國范圍內大幅度增長,給民眾生活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買房的買成了房奴,買不起房的更是望房興嘆。市場上房子越來越多,而價格也越來越高,中國的樓市似乎擺脫了價值規律的調節。但另一方面,很多人都明白,逐利的資本已經扭曲了住房的基本屬性,越來越多的房子從生活必需品變成了投資品。資本逐利一旦壓倒了經濟民生,擁擠的“蝸居”和空曠的“鬼城”相應而生,制造了非常不和諧的社會現實。
房價上漲的理由或許有很多,比如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改善性需求等,但群眾最不能容忍的則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炒房行為。炒房,無非是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在法律上,炒房是資本逐利的本能體現,很難簡單判定違法與否。但是在經濟社會領域里,炒房比炒蒜、炒姜有著更大的副作用,人可以不吃姜蒜,卻不能不住房子。炒房者的牟利直接加重了社會底層的生活成本,拉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由此可以認定炒房是一種不道德的投機。所以,當年有地產大佬說“炒房無罪”時,馬上就招來了公眾的一片罵聲。
打擊炒房,依靠炒房者的道德覺悟是不現實的,必須由國家通過針對性的政策壓縮炒房的盈利空間,最終使炒房成為無利可圖的事情。屆時,住房自然回歸其民生屬性。“國八條”的出臺直指要害,已經很明確地向投資炒房說不。
調控做到了有的放矢,能不能最終擊中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方政府的作為。因為中國幅員遼闊,發展又不均衡,不同地區有著完全不同的房價,很難制定全國統一的房價調控目標,因此地方政府責任重大。“國八條”明確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公布房價控制目標,一旦房價漲幅超過控制目標,將約談責任人?;趯ν恋刎斦囊蕾?,一些地方政府對于以前的調控政策可能是有抵觸的,他們只強調住房的商品屬性,任由市場進行配置,而忽視了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責任,搞商業開發經常是超前的,抓保障性住房往往是滯后的。中央的政策落到地方打了折扣、走了樣子,一些地方政府應該是負有責任的,這也是之前多次調控幾乎淪為“空調”的主要原因。
這次調控成敗系于地方政府,算是牽住了牛繩,但是如何調動地方去積極地調控,又如何對調控不力的地方進行問責,目前還沒有細則。無論如何,中央政府先行打出的重拳,讓公眾對新一輪調控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