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5月4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道,對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有關本市人口的主要數據,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認為:“上海強化了其作為移民城市的特點,個人認為這個特點的增強對上海是非常樂觀的。前些年,我們討論移民群體逃離‘北上廣’,表現出了這些特大城市的移民環境惡化,數據表明中國大城市的發展狀況并沒有這么悲觀,大城市仍然是移民的中心地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效應沒有削弱,這也是一個值得欣慰的現象。”
“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上海常住人口的年齡結構更加年輕化了,以65歲以上人口的口徑,常住人口的老齡化水平為10.12%,比2000年的時候還下降了1.34個百分點。”任遠分析道,“對這個數字,我們可以有一個判斷,就是上海突出地顯示出了移民城市的特征,移民塑造了城市的人口特點,正是因為有了近900萬的移民,移民主要以年輕人口為主,所以,城市的老齡化水平下降了,城市勞動力人口比重上升了,這就是替代性遷移的作用。”
同樣,正是因為有了大量的移民,少年人口比重下降了,因為移民中0-5歲人口存在漏登的問題,而且,移民主要是勞動年齡人口移民,正是由于移民中的單身家庭增加,以及移民推遲生育,或者子女留在外地,帶來平均規模下降。
“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也應該樂觀地看到,‘六普’數據表明,上海作為國際移民城市的特點增強,從國家普查數據顯示,常住在上海的國際(包括中國港澳臺)人口數量有20萬。上海將來逐步從移民城市過渡到國際移民城市,上海也能夠從中國的現代化大都市過渡為世界大都市。”任遠說。
任遠指出,“作為移民城市,如何逐步加強對移民群體的社會服務,逐步實現以居住地為依托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越來越迫切的內容。目前,對流動人口的社會服務而言,壓力最大,而且,影響城市化最為突出的是住房問題,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不解決,會帶來城郊流動人口貧困社區的增加,以及帶來貧民窟的問題,對流動人口住房問題是當前和未來上海發展極其突出的社會問題。”
此外,任遠指出,“六普”表明,上海人口繼續呈現城市中心區的人口減少,而郊區的人口快速增加,增加人口最多的區包括松江、嘉定、寶山、青浦、奉賢等,這也說明新城建設是郊區人口增加的主要動力,上海的人口布局在郊區化,新城人口增加同時發展也是一個非常良好的趨勢。
“城市內部空間布局的變動表現出新城帶動的城市空間格局調整,因此這些新城建設比較良好的地區如松江新城、嘉定-安亭新城,以及包括奉賢、青浦等,積極地推動了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也成為人氣日益增加的熱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