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后一批拆遷戶簽下拆遷協議、搬入新家,山東濰坊高新區泊子村正式告別了低矮簡陋的平房時代,全部入住高層或多層新樓房。“其實最終促使大家愿意搬遷并不是給予了多少優惠政策,而是看到原來的老街坊們都已經適應了城市的生活,有了嶄新的環境,從心里是向往的。”當地人說。
記者了解到,類似濰坊高新區泊子村的情況在全國并不少見,這也并非百姓們簡單的從低處搬到高處,從小平房換到大樓房,其背后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進步和縮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1.4個百分點。事實上,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率提高并非是看上去“上樓”這么簡單。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等一系列政策中指出,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要以人為核心,其根本是要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
新型城鎮化率增長4.8%背后
“過去村里都是平房,一下雨連門都出不去,現在卻住上了樓房,以前老百姓只知道種地,但現在已經和城里人一樣去上班,收入增長了,基本上家家戶戶也都開上了小汽車。每年還有免費體檢,看病還能報銷一部分。當然是現在過得好。”泊子村的老街坊們在社區里乘涼時熱議起他們心中的新型城鎮化。
事實上,泊子村的巨變正是中共十八大后中國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中央在2013年發出的《決定》中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
同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會議要求,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此外,“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提升縣域經濟支撐輻射能力,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拓展農村廣闊發展空間,形成城鄉共同發展新格局。
2016年,國務院發出《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城鎮化問題,要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等十個方面內容。
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目標,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在2020年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7.4%,比2012年末提高4.8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1.4個百分點。而百分點提高的背后,是一系列的中央和各級地方的政策推動,并由其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城鎮化率每提高1%,將帶動GDP五年內增長3.5%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等此前在中國城鎮化研究分析中指出,城鎮化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經濟增長。在對研究城鎮化與經濟增速間的關系時,一系列數據預估,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就會帶動中國GDP1年內增長0.8%,5年內增長3.5%。而相關學術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GDP長期將增長4.8%。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近幾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了解到,2012~2016年中國GDP分別為519322億元、568845億元、636463億元、676708億元、74412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8%、7.7%、7.4%、6.9%、6.7%。
此外,2012~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374676億元、447074億元、512761億元、562000億元、60646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3%、19.3%、15.3%、9.8%、7.9%;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64835億元、436528億元、502005億元、551590億元、596501億元,分別增長20.6%、19.6%、15.7%、10.0%、8.1%。
而就房地產開發投資而言,5年中分別投資額為71804億元、86013億元、95036億元、95979億元、10258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2%、19.8%、10.5%、1.0%、6.9%;其中,住宅投資49374億元、58951億元、64352億元、64595億元、68704億元,分別增長11.4%、19.4%、9.2%、0.4%、6.4%。值得一提的是,5年中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分別為601萬套、544萬套、511萬套、772萬套、658萬套。
哈繼銘認為,城鎮化使得受過教育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蘊育出新的創意和技術。創新將成為一個新的增長動力,同時也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需求方面,由于城鎮化的過程需要對城市基礎設施、住房、公用事業和社會項目進行大量投資,加大了對投資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城鎮化的是對城市生活方式的接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消費增長與升級。
最重要的是做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說,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6年的57.4%左右,年均提高1.04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1.72億提高到2016年的7.93億,凈增6.21億,年均增長1634.2萬人,相當于每年造出一個16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每月造出一個136.2萬人口的大城市。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訊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城鎮化率數字的提高是一個好現象,但速度略顯慢了一點,未來這個速度的加快是以取消戶籍制度為前提。因為很多有錢人都是往農村跑,但現在農村人口進城意愿已經不如之前,單純看數字會有所偏差,最重要的是做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比如看病、上學等。
獨立經濟學家張五明認為,從經濟角度梳理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邏輯,其主要思路是,以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西部大開發等國家區域戰略為載體,在人口從鄉村向城市的轉移過程中,把釋放出的巨大投資和消費需求轉化成經濟增長的動力。因此,新型城鎮化戰略也往往被外界視為一種為投資找出口、為消費找需求的穩增長手段。
張五明說,中國的新型城鎮化之所以作為國家戰略來推動,就在于借人口空間轉移的歷史進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城市空間擴張的巨大需求的機會,真正以人的需求為核心,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直接的講,新型城鎮化為城市的開發、建設、運營、改造和治理設置了更高的門檻,其不僅肩負著支撐經濟增長的任務,也是調結構、促轉型、倒逼改革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