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一位北京市民在某大學任教的女兒的工資條上發現了書報費。讓他驚訝的是,數額只有27元。“27元的書報費能讓人為工作而讀書嗎?”據了解,北京、安徽、浙江、黑龍江等省市都曾上調過“書報費”,然而1994年北京市進一步上調書報費至27元之后,此后23年再無調整。書報費補貼標準不僅不符合物價水平,更無法滿足職業所需。
1982年前后,各省市根據當時財政部、勞動部以及全國總工會的安排,在機關、企事業職工工資補貼中詳細規定了書報費,一般每月在4元左右。根據有關統計,1980年工人的工資平均為63.5元,當時青年中最火的一本書是巴金的《家》,售價1.05元/本。“當時的書報費差不多可以買四五本書。不買書的話,4元錢可以買六七斤牛肉。”
而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30多次的《家》,定價為33元,27元書報費連一本書都買不到。職工書報費當初出臺的標準,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企事業單位職工買書讀書的文化生活需要。但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滯漲的書報費已經成為一種“雞肋”,無法再滿足引導職工買書讀書的需求,不免令人遺憾。
固然,普遍意義上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職工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諸如書報費等福利費的需求并不迫切,可有可無。但就一以貫之的政策性引導國人讀書來說,32年標準不變的“27元書報費”,并沒有及時擁抱職工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據第十四、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統計顯示,2016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其中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21本。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這證明國人閱讀率確實在提升。但這些數字與韓國人均年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書等國家的國民年人均閱讀量比,還有明顯差距。引導國人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一種當務之急。
也正因為這樣,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從2015年在連續三年的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目標,為全國上下開發智慧、發動一切力量提升國人讀書量和興趣,指明了方向和艱巨任務。為此,近年來,全國上下為此積極行動獻計獻策,有力的出力、有智的出智,才有了近三年來國民讀書總量的連續不斷提升,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各方不斷的努力。
這種情況下,作為較早引導國人多讀書,現在依然有這方面巨大需求的書報費,北京等地32年原地踏步卻一分不漲,不僅不符合物價水平,更無法滿足國人的讀書所需,無法起到有效引導國人讀書的目的。
“27元書報費”里有民意、有期待,不僅是職工福利政策薄厚的問題,更是一道引導國人讀書的考題。它不僅考驗著各方引導國人多讀書的施政智慧,也檢驗著有關方面引導國人多讀書的誠意和成色。
我們期待這樣的溫暖政策,能夠有一個適時調整的模式和制度,與社會的經濟發展以及群眾買書讀書的需求相適應,切實起到應有的引導國人讀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