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油價和食品價格輪番上漲,動了美國大眾神經,上周在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奧巴馬把矛頭指向金融市場,威脅說如果再投機炒作就要算他們政治帳。
看來美國的情形和中國有許多相似性:政府把通貨膨脹歸咎于市場失靈而不是政策本身,不管奧巴馬還是其他人,沒人把價格上漲真正的罪魁禍首——貨幣政策揪出來,而是在市場上尋找替罪羊。
在國內發生的新聞則更具有戲劇性,一邊是城里人因為菜價過高而吃不起,一邊是菜農因為蔬菜價格過低生存難以為繼。有人把這筆帳算到了黑心的菜販頭上,也有人算到菜農頭上,原因是菜農盲目種植,供大于求導致價格下跌。不管是菜販還是菜農,大家都把責任推給了市場,但在整個鏈條中,菜販和菜農都不是受益者。
這就像決策者把通脹的原因歸咎于供給因素,而不愿意承認這是一種貨幣現象。為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占GDP的比重接近40%,貨幣供應過多導致的通脹帶來的種種危害正在逐一顯現,菜賤傷農便是其中的表現之一。
在經濟學上,市場失靈這個詞用于無效率狀況特別重大時,菜價在城里城外的巨大反差,屬于典型的市場失靈行為。但是這種市場配置的無效率,其根源在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導致成本和利潤的傳導失誤。
通脹導致物價全面上漲之后,政策的制定者開始限制農產品漲價,打擊中間投機買賣的流通環節,約談零售商家承諾不漲價,卻悍然提高了油價。
這種修正市場失靈的政策,最大的問題在于:為什么油價上漲被當做是一種市場行為?而真正由市場機制形成的農產品和終端零售商品價格卻由政府說了算?
這種政策的后果是: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由中小企業和“中間環節”買單。中間環節由于油價上漲,稅費繁多,運輸成本增加,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菜農。同時打擊中間環節使得菜販無奈選擇歇業,菜運不到城里,只能爛在地里,菜價城里城外冰火兩重天的怪象由此形成。
奧本海默在《國家》一書中認為,存在著兩種也是僅有的兩種獲取財富的路徑:其一,是自由市場方式,即通過經濟當事人分散地生產活動以及自愿交換來實現財富的增長和分配;其二,是政治方式,即政府通過對自由市場的干預,利用暴力手段攫取他人的勞動產品。
當經濟衰退或不景氣時,通過貨幣發行刺激經濟,出現超額貨幣供給,資金雄厚的富人和投機的資本家會通過投資大宗商品來保值,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投機分子獲利,此乃自由市場方式下獲取財富的路徑之一。
如果政策挽救市場失靈時,只是一味的尋找替罪羔羊,政策反而會惡化市場的自我調節,其實質是既得利益階層通過對市場的干預,損害農民和工薪階層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