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中,大灣區西岸的發展相對滯后于東部的發展。其中,位于大灣區西岸的珠海尤為明顯。實際上,與深圳一樣,珠海也是1980年設置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但目前,深圳已成功躋身一線城市,珠海2016年的GDP卻低于佛山、東莞、江門和中山,在粵港澳“9+2”城市格局中排在了第三梯隊。但在城市化委員會健康城市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看來,大灣區西岸的人口密度、經濟密度和產業密度都較低,可見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具有后發優勢。
盡管缺少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積淀,但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珠海優美的城市環境正日益凸顯出優勢。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和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的情況下,珠江西岸的珠海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牛鳳瑞說,現在全國面臨著新的轉型發展的歷史時期,在新常態下,由珠三角經濟區上升為粵港澳大灣區,意味著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在一帶一路中,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他分析指出,過去幾十年,大灣區西岸相對滯后于東岸的發展,但同時也意味著西岸蘊含著后發優勢,西岸的人口、產業等密度都比較低,未來發展空間仍很大。珠海作為大灣區西岸的中心,優勢十分明顯,這也為相關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背景和條件。
一大利好是,在今年底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珠海和香港兩地的通行將從過去的陸路三四個小時,或者水路一個多小時,壓縮到只有20到30分鐘的車程,極大地方便兩地居民乃至游客往來。另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利好。從世界經濟版圖看,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許多地區憑借各種有利的海灣資源條件,打造出很多著名的灣區,如美國的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日本的東京灣區等等。粵港澳大灣區也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等并列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一個城市宜居宜業才能留住人才。牛鳳瑞認為,人才是寶貴稀缺資源。珠海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海域的主體部分,不僅要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讓人才無后顧之憂。
近期,格力地產啟動“珠海優才置業計劃”,圍繞3月珠海正式實施的《珠海市人才引進核準辦法》的10類人才,推出針對性的購房政策,降低買房門檻。滿足條件的優秀人才在其限定樓盤內申購商品房,累加購房優惠最高可達50萬元。牛鳳瑞說:“這實際上是企業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但將人才引進、人才住房和房地產企業掛在一起,雖有階段性和必然性,但絕不應該成為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