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顧問樊綱接受《第一財經》電視專訪時,就雄安新區及地產調控等熱點話題闡述了獨到的觀點。現摘編如下:
問:在房地產稅沒有辦法征收的前提下,我們都希望需求端和供給端一起來調控,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土地供給在逐漸減少,特別是北京地區由去年的計劃用地850公頃減少到260公頃,您認為這樣的用意是什么?
樊綱:原來大城市土地供給一直是受限的,因為要限制人口規模,一直是人為設限的辦法來面對大城市擁擠和房價上漲問題,所以它就是沒有土地供給了。像雄安新區這樣新的大城市的出現,實際上是一種新的土地供給形式。與此同時,需求側仍然要做事情,長期來講要出臺房產稅,房產稅如果出臺不了,短期就得限購,就得采取控制、調節需求的短期措施,一定要在供求兩方面來解決問題。過去我們只想著需求,抑制需求,不想供給,這個問題永遠解決不了,一有風吹草動,稍微放松一點政策,馬上投機性的東西就又來了,所以還是需要從長遠的機制、長效的機制來思考問題。
問:如果我們把雄安地區的建設和京津冀,包括濱海新區聯系起來,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相互關系?
樊綱:這就是大城市群的概念,將來圍繞北京、天津和雄安,這是三部分的城市,通過快速軌道交通連接起來,就是一個城市群的概念。
要認識到城市化發展的趨勢,首先是大城市發展。最近發生的房地產市場的兩極分化,也表明這個問題,人都涌進了大城市,而大城市沒有土地,沒有空間,不供地,不供空間,小城市無限供給,但是人走光了,那么怎么辦呢?還是要發展一些大城市,建立一些大的城市群,不一定在原來的地方越做越大,人越來越密集,但是要建一些城市群,現在有了軌道交通和快軌的技術,可以把這些城市連接起來,才可能容納我們14億人口進城這樣一個大的趨勢。所以雄安新區不僅僅是一個新區的概念,實際上是一個大城市群的概念,京津冀不再是一個松散的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的關系,有一個城市群在那里,就可以依托更多的城市發展,依托更多的人口進城,依托大城市來發展更多的現代經濟。中國有14億人口,可以想象,一定需要若干個5000萬到1億人的大城市群,才能夠解決中國的城市化問題。
問:現在炒房團都很興奮,未來雄安是不是會以公租房,或者說廉租房為主,還是說可以把房地產開發再次帶到雄安地區?
樊綱:上上下下都明白要防止房地產泡沫、防止炒房、防止投資性的房地產需求,中國缺少一些基本體制,缺少像房地產稅這樣的機制來提高房子的持有成本,所以一旦發現有投資機會,大家拼命地投,至于投了之后,持有的成本,他可以不考慮,因為沒有這些東西,他能租出去就租出去,租不出去就不租,就在那里等著升值、等著賺錢。在這個意義上,我說越是這種新的投資機會出現,我們越需要思考一些長治久安的體制,怎么使房地產的供求關系能夠更加均衡,更少受一些炒房波動性的干擾,大家更加平穩,需要房子的人能有房住,不管是買還是租,總的來講,房子是用來住的,這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