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顧問:李津逵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國市長協會顧問、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順德區決策咨詢委員、順德榕樹頭村居保育基金顧問。
提問1、2016年以來,特色小鎮建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您認為,這要解決當前我國城市化的哪些問題?又將在哪些方面提高我國城市化質量?
李津逵:2016年,中央開始密集部署特色小鎮建設:2016年2月中央《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發展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充滿魅力的小城鎮”;7月住建、發改、財政等部委《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并在8月份《關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國32個省市區推薦上報特色小鎮。
在這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布署、要求和資源配置的背后,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當前階段面臨的問題:
1、傳統制造業已經觸到了天花板。很多制造企業的邊際利潤逐年遞減、依靠“薄利多銷”的時代已經過去、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創新驅動。
2、今天的中國城市化已經亮出了警示燈。中國城市平庸低效的空間形態太多了,產業單一、創新乏力的地方太多了,大都市的爆棚、鄉村的凋敝,工業區產城分割的三極困境,需要在大城市群內、大中城市之間建設更多能夠吸引新產業新人群的小城市、小城鎮。
3、嚴重的社會不公。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公共服務差距懸殊,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帶來社會失衡:分配不公誘發各種社會沖突、農業轉移人口 “進不了城,回不了鄉”,制度門檻將他們拒之于市民權利之外……
4、土地制度僵化,刻舟求劍,阻斷了市民下鄉之路,也就阻斷了新農村建設的活力源頭,造成財政對農村投入日益增加,農村建設的內生動力日益減少的怪圈。
工業化、城市化的問題,絕不是單憑自上而下統一部署、檢查評比獎勵就能夠奏效的。只有將自上而下的資源配置與自下而上的主觀努力結合起來,才能夠走出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創新共享之路。只有那些富于桑梓情懷,有著堅定愿景的基層政府才能夠用好當前特色小鎮的機遇。就像一個有著明確航向的船長,在他的掌控之下八面來風都會變成東風。
特色小鎮要在三種空間集成創新,即:1、產業空間:形成豐富的業態,特別是要發育支持本地傳統二產業轉型的生產性服務業,以新產業聚集新人群,新人群建設新城市;2、物理空間:形成緊湊的街區,步行距離混合功能,增加人們相互交流啟發的機會;3、社會空間:建設有活力的社會,實現公眾參與、社區協商、實現發展的成果讓全社會共享。
提問2、目前,各地都在積極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同時,對如何打造真正的特色小鎮也很困惑。您認為,特色小鎮要怎么建?如何讓特色小鎮有著持久的生命力?
李津逵:做好小鎮的規劃一定要邁開雙腳。按國家有關部委提出的“特色小鎮”,就是兩三平方公里、三四萬人口、產業上具有創新引領作用、生產生活一體化的地方。也就是說,特色小鎮的范圍是步行尺度。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評出的特色小鎮,有不少是在建制鎮。這些建制鎮的建成區,也基本是步行尺度。
小鎮的規劃,要從全局和長遠來謀劃。要回答未來這個地方在區域內扮演什么角色?居民住在哪里?購物在哪里?上學就醫在哪里?社交活動在哪里?內外交通靠什么?他們之間、他們與周圍的山水田林是什么關系?水電路氣怎么解決、垃圾污水如何處理,特別是這座小鎮有哪些獨特的文化和精神氣質需要保育和發揚?
當然需要當地的地形圖,需要了解上位的城鄉體系和交通規劃。這些都是本地規劃院所擅長的,這樣的規劃更需要有豐富的國內外小城鎮發育成長的經驗,這往往是本地規劃機構所欠缺的。遺憾的是,地方規劃機構往往是按照省城——地級市——縣城——重點鎮——特色小鎮這樣的行政級別來配置他們的人力資源。
特色小鎮的規劃特別需要邁開雙腳與大地談戀愛的態度。一個富有經驗的規劃師在這樣一個小鎮與當地的居民、企業家、商販、政府官員一起,邊聊天,邊逛街,走上一個星期,大地就會把自己的夢想和痛處告訴他。遺憾的是,按照行政層級排序接手小鎮規劃的年輕人得不到指導,缺少經驗,只能在圖上作業,畫出的規劃水土不服,難以落地。
小鎮的規劃功夫不在于畫圖,而在于走路,并且一定是有全球小城鎮經驗的人邁開雙腳來走路。因此規劃的費用不在于畫了多少張圖,而在于有經驗的規劃師走了多少路?他能不能走完這些路對小鎮做出實事求事的判斷,然后告訴你這個小鎮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又如何能活出“最好的當下”。
我和很多鎮長說,如果付20萬元規劃費,不一定能請得到“用腳做規劃”的規劃師,如果付10萬元規劃費,一定有“靠畫圖做規劃的”人來接單,并且是暴利。中國的小鎮在以往的幾十年大多重病纏身,規劃方案也就是治療方案。當親愛的家人重病在身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因為一名醫生要求的診金低而選擇他呢?所以,“用腳做規劃”是特色小鎮擁有持久生命力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提問3、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如何處理好市長和市場的關系?
李津逵: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地方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也是東亞模式中“有為政府”特點的中國體現。盡管過于“有為”的政府可能對市場構成某種干預,影響資源優化配置和降低經濟效率,但是在城市化中,需要政府公共職能的充分發揮和有效介入,起到保障秩序的作用。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也是如此。
在首批公布的全國127個特色小鎮中,廣東順德北滘鎮名列其中。北滘鎮在上世紀90年代率先進行了產權改革,政府從市場中退出來,讓企業在市場上自由競爭、自擔風險。短短的10多年,以美的、碧桂園為代表的集體改制的民營企業迅速成長,不僅在國內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大展風彩,而且向著國際化的跨國公司邁進。
8年前,面對制造業電氣獨大,電器制造業家電獨大,家電制造業中一企獨大的局面,北滘鎮政府在順德區政府、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引進了專業化的運營商建設工業設計園區,匯聚了一批創新設計的力量,形成了與國內外大學、設計界的常態合作,一方面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孵化培育出工業設計、智能制造的一批“小巨人”,改變了產業的生態。如今在北滘,美的全球創新中心出現了,碧桂園也在創造科技小鎮。整個北滘成為珠江西崛起的創新小鎮。
今天,當時代需要轉型的時候,政府需要率先轉型,從跟在企業身后做好服務,轉而站在企業前面開辟新路,積極主動地投入政府資源去做一家一戶企業難以打造的創新環境。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相得益彰,相互促進,這才是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應當呈現的局面。
提問4、據了解,您對外國的小鎮建設也有研究。您認為,外國小鎮的建設歷程和經驗,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李津逵:2016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57.35%,正處在加速發展過程中。從先行一步的韓國城市化來看,這個階段人為控制大城市,大力發展小城鎮可能在決策上是欠妥的。因為隨著大城市的發展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水平提高,必然要有新的產業機會外溢到大城市的周邊,也就是說,在城市圈形成的時代才會有小城鎮發展的機會。
以韓國為例,大城市化階段的完成就是首爾的跨越漢江發展。汝矣島(Yeouido)是流經漢城(今首爾)漢江段上的一個面積8.4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個百年前荒無人煙的小島如今人口已達3萬多。1970年開始,韓國政府就通過架設大橋、搬遷韓國國會議事堂和韓國證券交易所等方式將部分首都功能向島上疏散。2002年,在首爾市長李明博任期內,汝矣島作為金融聚集區開始進入全面開發階段。2009年1月韓國國會通過了《國際金融中心的法律》將首爾汝矣島指定為國際金融中心。紐約銀行、大和證券、ING資產管理及房地產資產管理、德勤等五六家外國企業紛紛入駐,新建辦公樓出租率超過80%。汝矣島現在已經成為韓國首屈一指的綜合金融中心區,成功為首爾奠定了在全球金融城中的地位。除金融之外,汝矣島也是LG電子公司、MBC和KBS電視臺的總部所在地。首爾的地標建筑“首爾國際金融中心”、“大韓生命63大廈”及全球最大的基督教教堂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也屹立島上。
大都市化——都市圈化——鄉村現代化,是一個承前啟后的必然過程,猶如自然界中的重力法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少韓國新村運動中建起的新村,由于沒有產業下鄉、沒有城市人口和資金下鄉,很快便出現了人口的空心化。當初宣傳新村運動的中國專家也不再提新村運動了。
韓國城市化的最新進展是市民下鄉,他們或是“歸農”、或是“歸鄉”蔚然成風,給鄉村發展、農業生產帶來積極的影響,大都市圈內職住一體的新型小城鎮建設,例如京畿道的板橋新城,都對中國當前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和特色小鎮發展以及未來的鄉村現代化發展有著寶貴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