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認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堅持整體承接、雙輪驅動、三區共進、四化同步,持續抓住抓重、苦干實干、提速提效、爭先爭優,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高位增長的平臺,進入了持續跨越的通道,宿州知名度、美譽度和參與度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明顯增強。砥礪奮進的宿州在厚植優勢、奮力崛起的道路上開創了自強不息、勇立潮頭的新局面。今日起本報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敬請關注!
“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產城融合發展”,自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市統籌開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城鄉建設“555”工程和首位產業“3111”工程、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等工作,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是我市實施新型城鎮化試點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年,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進入關鍵沖刺階段。
堅持“四抓”,有力推動我市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順利推進。
(一)抓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市民化。關鍵在于抓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155”行動。“1”是指戶籍制度改革。據了解,自戶改實施以來,全市已累計城鎮落戶人員11173人,辦理居住證7469個。2016年,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19.12%,較2015年提高1.99個百分點,增幅在全省排名靠前。第一個“5”是指城鄉就業、教育、居住、醫療、養老“五有并軌”;第二個“5”是指“五權保障”,即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原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征地補償權。
作為市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的牽頭單位,市發改委主任李曉寧認為,下一步需要進一步明確改革方向:一是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曉率,簡化辦事程序提升農村居民落戶城鎮的便利性,拓寬居住證的公共服務保障功能,確保有意愿有能力落戶城鎮的農業轉移人口應落盡落。二是健全符合實際需求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等三權改革,促進農房上市交易,增強農業轉移人口帶資進城能力。目前,全市縣、鄉兩級分別設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分中心,開展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服務。力爭2017年5月底前出臺宿州市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指導意見;2017年9月底前,掛牌成立市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2017年底前,各縣區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建成運行。三是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積極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就業創業機會、建立滿足新市民需求的住房制度、加大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教育保障力度、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水平、健全農業轉移人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
(二)抓城鄉統籌發展。一是積極推進增設市轄區、縣改市等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逐步將城郊村和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的農業人口,成建制地轉為城鎮戶口這是我市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為此,相關部門建議市委、市政府成立專班,盡快啟動相關工作。二是加快提升城鎮能級,完善四個縣城和70個建制鎮的城鎮功能,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重點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增強城鎮承載能力。三是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等,增強城鎮化發展用地保障。
(三)抓新型城鎮化投入水平提升。截至2月末,全市共設立各類基金16支,總規模99.7億元,已投放77.76億元。其中包括8支城鎮化基金,總規模66.67億元。下一步,還要積極與國開行、農發行深化合作,大力推進整體城鎮化貸款試點,發展“城鎮化1號”等城鎮化建設基金、“徽銀-創盈”等產業基金,不斷提高投入水平。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意見》,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據了解,國家發改委不久前公布的第一批向社會資本推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中,我市有12個項目,占全省12%,居全省前列。目前,我市共有52個項目納入國家發改委首批PPP項目庫。
(四)抓雙輪驅動和產城融合發展。一是繼續實施“3111”工程,圍繞各地首位產業和主導產業繼續招大引強,集中推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二是編制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新一輪推進方案,繼續爭創省級基地,再培育1-2個市級基地。三是引導產業和要素向各類園區、雙創平臺、特色小鎮集中,完善園區配套,促進產業集群集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業。四是盡快啟動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擴大縣城、開發區、鄉鎮符合“兩規”的用地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