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整體發展規劃雖尚未公布,但就相關消息卻可管窺一端。據媒體14日報道,按照規劃,新區遠期將承載200萬至250萬人口,并探索全新的房地產改革模式。
200萬-250萬人口對于被寄予厚望、成為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樣板城市來說,人口是不多的。甚至有所謂業內人士認為,新區有可能是一個中小型城市。這樣的判斷,似乎與人們對國際化大都市的預期有些不同。不過,上述論斷實則與我國城鎮化的發展不無關聯。
中國之所以選擇城鎮化發展道路,是因為中國是一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把人口集中在少數大城市,有可能會導致“城市病”不斷蔓延。正因如此,發展現代化大都市的同時,建設小城鎮,對于解決中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克服規模不經濟的現象,提高城市經營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城鎮化”并非一個自然的概念,而是一個規劃的概念。因此,決策層在規劃過程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如果城市規劃不符合經濟發展要求,或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那么此種城鎮化就有待考量。
當下來看,我國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大問題在于城市結構混亂。
現在,越來越多的縣級行政機構申請改組為城市,中國的縣級市將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我國將不僅有國家直轄市,而且有副省級城市;不僅有省會城市,而且有地級城市,以及地級城市所屬縣級城市。
如果以新區200萬的城市規模計算,在我國現存城市結構中,充其量不過是地級市;假如按照人口規模劃分,有些縣級城市人口超過200萬,有些地級城市人口只有200多萬,雄安新區的級別又應當如何劃分?
對此,筆者建議,中央在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應著力解決我國城市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逐漸減少地級城市,建立省直管縣級城市的行政管理格局。這樣的改革既可以減少行政層次,又可以理順我國行政結構關系,強化對基層政權的管理力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首先,中央政府或可以考慮建設特別行政區。雄安新區作為特別行政區直屬中央管理,中央可以將國家經濟中心轉移到特別行政區。中央企業總部人員也可直接在雄安新區辦公,除少數人員乘通勤車往返于北京與雄安新區之外,絕大多數職工都可居住在雄安新區,如此才能減少首都北京的交通壓力,并使新區起到疏散部分非首都功能的作用。
其次,其他地區也可參照雄安新區的改革模式。除少數區域性經濟中心之外,絕大多數城市都改為省政府直接管理。必要的時候可以實行縣級城市負責人由省政府直接任命的人事改革。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滋生地方保護主義,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也解決地區封鎖的問題。現有地級市既可改組為行政公署,也可考慮改組成為特別行政區,由省政府直接管理。總而言之,行政體制改革應當“強干弱枝”,提高行政效率,節約行政管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