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30 12:00:54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北京市民的打車問題,或再次面臨新的變數。按照北京市網約車細則的規定,3月29日,滴滴出行宣布將于4月1日前停止對全北京地區(包括六環外)外牌網約車進行派單。隨著“網約車新政”過渡期過半,各網約車平臺逐步對不合規車輛采取措施。(3月29日《法制晚報》)
其實早在兩個星期前,滴滴方面就已經宣布,將在北京三環內逐步停止對非京牌派單,“按照新政逐步過渡”。現在又再次宣布將于4月1日前停止對全北京地區(包括六環外)外牌網約車進行派單,也就意味著“限外地牌照”將正式施行,4月1日后北京市民將只能打到京牌的網約車了。
對乘客來說,網約車到底是不是京牌并不重要,關鍵還是打車便利和價格如何。然而,盡管相關網約車平臺也承諾采取技術等多種手段提升效率,希望盡可能滿足更多用戶的出行,但一旦網約車限外政策嚴格落實,所導致的因網約車供應減少,而給乘客出行帶來的壓力,怕是很難簡單通過技術能夠緩解的。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在北京的網約車不少是外地牌照,減少市場供應,對市民打車的影響可想而知。
這其實也已有預演。今年春節前,由于大量外地外牌司機提前回家過年,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大城市,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加價也難打到車的火爆現象,大有重回“打車難打車貴”時代的跡象。更值得警惕的是,根據目前的網約車政策,“限牌”仍只是第一個門檻,比之更具“殺傷力”的,還是限司機戶籍。因為戶籍本身具有高門檻,一定全面實施“京籍”車準入,網約車的供應量勢必進一步降低。
那么,北京是否會重回三年前“打車難打車貴”的時代?按照既有政策,與其說這是疑問,不若說這或是答案早已注定的“偽問題”。去年4月,彼時的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就曾明確表示,網約車屬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卻是相對高端的公交服務,不是說應該讓每個人都能打得起車。公交地鐵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務,把網約車當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問題。而北京網約車的“京人京車”政策,可以說就是對此一管理意圖的具體回應。由此也就不難看出,既然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該讓每個人都能打得起車”,那么出現“打車難打車貴”,或不過是意料之中的事。
還要看到,對網約車進行一刀切的“京人京車”限制,由此將帶來的管理難題,同樣不容忽視。眾所周知,在城市的末梢區域,如五環外、六環外,市民的出行曾高度依賴于“黑車”,而網約車誕生之后,“黑車”得以“名正言順”的參與市場運營,既方便了特定區域的民眾出行,也通過技術方式解除了職能部門在“黑車”管理上的后顧之憂,可謂多贏。而這里面非“京人京車”占比不少,一旦“京人京車”的政策開始執行,則意味著這些車輛則將被排除在網約車的準入門檻之外。很難說,他們不會再次回到“黑車”的角色,重新參與市場競爭。
就此而言,“京人京車”的門檻設置,在區域上不妨予以區別對待。如北京的車輛限行政策就是止于五環,因為五環、六環外已接近交界地帶,有大量的跨城出行需求,而且對城市擁堵的影響也不大,限行沒什么必要。那么,在通過技術可以完全實現訂單分類的情況下,無論從北京現有的限行規則出發,還是考慮到民眾出行的實際需要,對網約車在五、六環外一刀切禁止外牌,恐怕都值得商榷。
去年7月,交通部等7部委出臺了全世界范圍內第一個網約車管理條例,標志著網約車的合法化。然而在地方層面,不少城市限戶籍牌照又限數量的管控措施,已然令網約車的分享經濟社會效益大打折扣。現在,網約車平臺將停止對全北京地區(包括六環外)外牌網約車進行派單,可謂率先宣告這種嚴格的管理限制正式步入現實。其到底將對市民的出行產生怎樣的影響,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相關部門不妨以開放的心態,將之視為對網約車管理政策的某種“測試”,以此重新審視網約車門檻設置的合理性。這對其它地方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