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在雞年春節臨近時,微信和支付寶不約而同地表示今年不打“紅包大戰”。騰訊集團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表示,2017年春節微信不會再有微信紅包的營銷,以便“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和家人相處”。支付寶春節紅包項目負責人陳冠華則表示:“紅包是傳遞情感和愛的工具,不應該被異化。”
微信、支付寶今年不再鼓動“紅包大戰”對于廣大民眾而言是一大好消息。春節之于中國人的重要意義,正在于人們對于平淡而甜蜜家庭生活的向往,對于親友們親密無間關系的期待。春節前不論身在何地的人們,總會如候鳥般地進行大規模的遷徙,朝圣似的回到魂縈夢繞的故鄉,和父母、親人們在一起度過其樂融融的快樂時光。當兩大互聯網機構為爭奪移動支付市場而揮金如土的時候,作為客戶和消費者的民眾,在不經意間被卷入到一場沒有硝煙的爭奪戰。于是每當到了搶紅包的節點,一家人瘋狂地晃動手機,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屏幕成為最為常見的一幕,尖叫聲、嘆息聲、咒罵聲混成一片。本應充滿溫情的春節家庭生活,在對于金錢的渴望和追逐中漸漸流逝,搶紅包成為每日生活的中心,家庭的情感、親人的交流反倒成為次要的事情。網絡機構的“紅包大戰”,看似讓民眾獲得了意外的金錢收獲,實質卻是以讓渡大家對于家庭成員的關注、對于現實喜樂的傾訴以及對于親友精神世界的溝通為代價的。
傳統的派紅包,是農業時代祥和喜慶的縮影,也是傳統倫理觀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寫照。而到了競爭空前激烈的當下,爭奪時機、搶占位置、競爭資源成了社會的普遍規則,于是發送紅包的方式也由彬彬有禮的派發蛻變為赤裸裸的“搶”。互聯網機構推動的搶紅包現象,雖是移動技術的革新,卻契合了現代人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對于爭奪的喜好。搶紅包現象在中國的盛行,不僅僅是民眾對于現代科技衍生出的娛樂方式的認可,而且是一部分中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爭奪資源的文化氛圍與競爭慣性的有力折射。一個“搶”字形象地反映出民眾的內心感受和直接體驗,搶紅包現象是移動互聯網技術與中國民眾現實生活經驗的結合。
微信、支付寶2017年春節不再組織爭搶紅包的商業活動是一件好事,它至少能讓人們在春節期間少一分浮躁與功利,多一分平淡與從容,讓大家放松平日里高度戒備、不斷爭搶的心理,徹底地享受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時光。但春節總是短暫的,當人們從假期歸來重新扮演各自的社會角色時,面對明爭暗斗的社會資源分配和依然頑固的行業潛規則,如何讓大眾不再陷入爭搶、掠奪的緊張狀態和內心焦慮,才真正是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春節不再爭搶紅包是好的開始,但還遠遠不夠。
(作者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