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特色小鎮原住民和新住民住房問題是特色小鎮的應有之義。
國家住建部村鎮建設司司長張學勤表示,小城鎮在建設風貌上也要有獨特的方面,比如小城鎮的風貌、文化、山水別墅,防止所有的小城鎮千城一面。張學勤強調要避免在發展特色小鎮中一哄而上的現象,應因地制宜、突出特點、按部就班。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國際交流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處長馬慶斌認為,特色小鎮可以考慮建立“雙軌三層”的住房保障體系。
馬慶斌說:首先,要注意區分市場概念的“鎮”和行政概念的“鎮”。這對于理解這個問題特別重要。目前,討論的問題是一種市場化的概念,也就是說不是一個行政單元,而是一個產業和居住融合的項目片區。
馬慶斌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把市場和政府雙方的優勢、責任結合起來,解決居民的住房問題很重要。更為合理的辦法就是要建立“雙軌三層”的住房體系,市場管商品房,負責多元化的需求,而政府負責規劃建設保障房,簡單地劃分三個層次,也就是說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由市場化的商品房解決,而低收入群體為主體則由政府負責提供保障性住房。在這個前提下,資金也就更為多元了,市場負責市場的,而政府的財政則可以更多地花費在保障房建設,或與企業合作建設保障房。這個問題,一開始就要設計到特色小鎮的項目規劃中來。尤其是保障房中的公租房和廉租房的運營管理,都可以設計為市場主體來管理運營。這本身也是“PPP”的模式。
正如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所述,“小城鎮發展的瓶頸約束之一就是錢”。
針對有些地方一哄而上發展特色小鎮的情況,馮奎分析稱,“這具有非常強的背景,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他特意提到,在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工商企業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商,會從大城市轉到特色小鎮、小城鎮,以尋求轉型發展。當前,有很多所謂的特色小鎮、小城鎮,基本上都還是在搞物理空間建設,這一點需要高度警惕。而地方政府為了尋求經濟增長,也會迎合他們的這種要求。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商業不動產專委會常務副主任邵念強認為,特色小鎮首先是功能小而全的微型城市,其次是要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
邵念強說,縱觀國內外著名的特色小鎮,首先打動人的是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小鎮建筑。特色小鎮大多不應該是新建的,而是對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小鎮進行維護、改造和保護性開發。
歷史傳承下來的小鎮,通常都有小鎮的中心、街道、邊界、標志性建筑、小型廣場、與外界聯系的交通系統及滿足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功能區或者是場所。我們應避免大拆大建,而是因循改造,保留原有的小鎮肌理和韻味,展示其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只有如此,才能稱其為特色小鎮,這樣的特色小鎮也才有恒久的生命力。
這就要求我們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對既有建筑進行保護性改造,新建建筑要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與既有建筑形成呼應。
邵念強認為,資金的籌集方式可以走市場化道路。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利國利民,也有良好的投資收益,會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邵念強建議,各地應該組建專家委員會,對特色小鎮的規劃及建設方案進行論證,防止走偏。
關于金融手段如何促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秘書長邢軍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特色小鎮要做好,要規劃先行。既有大的區域規劃,也有具體的項目規劃,體現生態價值。第二,特色小鎮建設前期要引導社會資本進來,掌握資本的都是機構或者個人對生態價值有一定的需求。第三,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由政府出面進行引導,搭建平臺。政府的平臺搭建以后,能避免亂開發、泛房地產化的現象,使小城鎮建設更有序的進行,另外政府要提供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