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組部近日修訂印發了《黨委(黨組)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守則》,明確“凡提四必”和“三個不上會”“兩個不得”“五個不準”的要求,堅決防止“帶病提拔”。欲有可堪大用之才,選好人才是前提。如何選到優秀人才?最根本的是出以公心、客觀公正。
歷史上,伯樂選人,多以國事為重,從不看重個人利益。羊祜是魏末晉初時期的賢臣,曾任職兩朝,掌握著機要大權,大凡朝廷政治事件的斟酌損益,都要征詢他的意見,但他從不謀求權勢利祿,所推舉選拔的人才,都不知是他薦舉的。有人批評羊祜過于縝密,他回答說:“不能舉賢取異,豈得不愧知人之難哉!拜爵公朝,謝恩私門,吾所不取。”還有很多人像羊祜一樣,譬如鮑叔牙讓賢管仲,婁師德推薦狄仁杰,王旦保舉寇準,皆不圖名、不圖利、不圖謝恩私門,一心只為國家強盛、人民幸福。
“為一身謀則愚,而為天下謀則智。”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的一些親友到北京看望他,當他們提出要毛澤東推薦介紹到北京參加工作時,毛澤東一概沒有答應。他認為,“人民會說話”。選人用人,取公取私,更見共產黨人的信仰、黨性、作風和操守。
實際生活中,少數領導人認為手下人能力較弱,用著不順手。對此,不妨反思,自己為公選人了嗎?如果領導干部選人只想選“家臣”,選出的只能是“奴才”;如果只選身邊人,就很難選出大視野大抱負之人;如果搞“為人擇官”那一套,就很難選出勝任崗位之人。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視察時曾說:“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當前,國家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尤其需要一大批思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干部脫穎而出。而這一切,只能靠領導干部公心公正選人,而決不能搞私心私利那一套。
“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他皆枝葉事耳。”把公道正派作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貫穿選人用人全過程,做到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才能使選出來的干部讓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才能更好地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