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改革需要政企雙向轉型,對地方政府而言,不可基于政績沖動鼓勵企業違規“保”產能,而應尊重市場。
“煤炭鋼鐵去產能工作總體順利,應充分肯定。但也確實存在個別不守規矩、偷奸耍滑的企業,國務院要派調查組堅決查處、嚴肅追責!”11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聽取今年鋼煤行業去產能工作基本完成任務情況匯報后,稱“對于那些頂風違規、想要火中取栗的個別企業,要抓典型、嚴肅處理,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今年的去產能改革并非一帆風順。發改委此前表示,今年前7月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47%、38%。而到9月底這2個行業則完成去產能進度的80%。
去產能速度從遲滯到突進,首先是中央對鋼鐵煤炭去產能計劃的多次堅決表態,相關部門更為嚴格的落地監控,對地方完成去產能改革起到了自上而下的行政督導作用。而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房地產業的調控加速,讓鋼筋水泥行業去產能速度加快。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市場“無形的手”也在促使企業自發調節產能。
但要順利完成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房地產形勢一旦趨穩,相關宏觀調控政策也必然隨之調整,屆時是否會出現作為上游環節的鋼筋水泥行業需求增加、企業為爭奪市場大干快干的問題?大宗商品價格如果回調,又會否重蹈企業一窩蜂爭搶旺季紅利而盲目擴產的覆轍?
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嚴查去產能上的偷奸耍滑行為,必須加大問責力度。目前,通過大數據、遙感衛星等技術手段,對于企業違規上馬新項目或擴產,都能實現即時監控。監管部門應充分利用這類工具,建立系統性的信息反饋體系。對于發現的違規現象,地方監管部門應第一時間予以調查核實,情況屬實則予以查處,追責手段包括對企業采取紅黃牌警告,停業整頓、情節嚴重者關停,屢教不改者徹底取消行業進入資格等。
與此同時,相關信息要將情況匯總給上級部門,形成對違規企業及法人的檔案記錄,再通過全國聯網加以公布,形成監督全覆蓋,避免某些違規企業此處犯事后,換個地方重新開張。
對于地方職能部門,也要有更為明晰的去產能考核方式。對于那些無視中央指示、為了追求所謂政績或GDP而放縱企業違規生產的地方政府,監管部門可通過年終考核一票否決、對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處分及法律追責,來形成更堅實的制度威懾力。
當然,在行政約束和法律監管之外,去產能的市場化調節也需完善。比如煤炭鋼鐵產業集中的地區,如何通過引入更多新興產業替代煤炭鋼鐵產業,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吸納相關產業富裕勞動力,需要地方政府在產業布局上提供更多政策引導。
另一方面,不少過度依賴鋼鐵煤炭等能源型產業的中西部地區,政府在開放思維、簡政放權等方面也需加碼,在行政審批改革、打破行業準入玻璃門、讓更多社會資本無障礙進入,還有在政策及融資平臺上給予民營企業更多國民待遇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強效推進。
一言以蔽之,地方政府不宜過多介入微觀經濟層面,尤其是不要基于政績沖動,鼓勵企業一哄而上“搶”產能、“保”產能,而要在公共服務的供給側改革上做文章,引入更多市場資源,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去產能改革的政企雙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