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有一位父親為了將孩子情況24小時盡收眼底,給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裝了3個“追蹤器”,以確保在自己“看不見”時段也能萬無一失。
不能否認,在如今的社會,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的一個重要生活內容。重要到不惜人力物力,重要到絲毫不敢松懈。還不僅僅是上學放學路上的護送,有媒體報道,有一位父親為了將孩子情況24小時盡收眼底,給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裝了3個“追蹤器”,以確保在自己“看不見”時段也能萬無一失。
從當年放學路上孩子們三三兩兩揣著鑰匙結伴回家,到現在學校門口車水馬龍“一對一”無縫對接,這一轉變算得上是當前未成年人成長和教育中的一個顯著變化。每當看到類似新聞中的“追蹤器”爸爸,我們當然也會說,當家長的切不可神經過度緊張,滴水不漏的監控會適得其反。可真正擱到了自己身上,我們卻又會毫不猶豫地加入接送大軍,孩子任何一次獨自回家都會心神不安。
這可能是很多家長心里的糾結。從那個“無接送”年代成長起來的我們,很多未必不知道尊重成長的規律,未必不明白獨立對于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可環顧我們的四周,大概絕大多數人又會“寧做一萬,以防萬一”,不敢讓孩子去“學著自己長大”。全天候“追蹤”孩子的爸爸,當然有養育觀念的問題,更有安全感缺失的問題。
這還不僅僅是接送孩子。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容易讓人“緊張過度”的事情還真不少。我們中間,有多少家庭主動安裝了自來水過濾器?有多少人裝修房子要一遍一遍檢測甲醛?有多少父母要不惜代價去搶購進口奶粉?
安全感缺失,所謂科學、所謂放手往往就容易變得很脆弱。當蘇丹紅、瘦肉精、“一滴香”等出現在我們日常餐桌上的時候,哪一個不是恨不得自己長了一雙火眼金睛?當未成年人侵害、校園暴力事件沖擊到公眾,哪怕只有一次,都足以讓當下的家長心有余悸,繃起敏感的神經,容不得有半點閃失。
所以說,我們要倡導科學的養育觀念,打破過度保護帶來的隔離狀態,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社會對公共安全有足夠的保障,公眾對公共安全有足夠的信心。現實告訴我們,公共安全的信心一旦被傷害,修復起來就極其困難,不安全感、不確定的恐懼就無法消除,甚至會帶來家庭保護越來越細、越來越過度的惡性循環。當上學放學路上是足夠安全,是有足夠的公共安全保護的,我們才能夠有足夠的底氣去討論“風雨中的成長”問題、養育觀念的科學化問題,才會讓過度焦慮、過度保護的父母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