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的鄉鎮,構成了美美與共的鄉愁,這就是六枝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之路對“因循守舊”最好的回應。
革故鼎新,“革”去的是傳統城鎮化發展思路,“革”去的是貪大求洋、不切實際的幻想。“鼎”出的是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新路。
當地決策層認識一致,“建與管”、“產與城”是六枝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之路的核心。
如何“建”?對于財力薄弱的六枝而言,就是要創新投融資渠道,注重多元投入破解資金瓶頸。實行捆綁整合項目資金集中投、組建平臺公司盤活城鎮資產融資建、用好用活特許經營權參與管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小城鎮建設發展資金,“聚指成拳”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衛設施建設。建設中按照“1+N”鎮村聯動模式,以1個“特色小鎮”帶動多個“美麗鄉村”建設。
如何“管”?重點在于機制上精細管理。六枝以城鎮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依法整合交通、國土、建設、規劃、環保等城鎮管理行政執法職能,實現城鎮管理法治化、精細化、便民化。“精細”到什么程度?記者注意到,就連小城鎮的保潔、垃圾收運和處置這些“瑣事”,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行統一管理。
城因業興,業因城旺。“產”與“城”是城鎮化過程中的一對“孿生姐妹”。
區長方裕謙表示,六枝的城鎮化堅持產城一體,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聚集情況,主攻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培育主導產業,推進“小城鎮+特色產業”、“小城鎮+園區”、“小城鎮+景區”聯動發展,形成“一鎮一業”。
如何讓“產”與“城”這對“姐妹花”結出碩果?六枝的“三個依托”路徑不一般——
依托“三變”改革,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引導小城鎮農業產業規模化、聚集化發展,深入推動觀光農業、體驗式農業等產業發展,讓田園變風景、農村變景區,實現農業“接二連三”。
依托“大數據”平臺,以電子商務為紐帶,推動“小城鎮+互聯網”建設,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涼都購”、“黔貨網”等電商交易平臺,實現全區鄉(鎮)、村寨電子商務服務站和服務點全覆蓋,促進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依托小城鎮信息系統,在試點鄉(鎮)打造旅游云、食品追溯云、農業云和電商云等“四朵云”,集成小城鎮產業經濟、社會民生、資源環境等管理,探索建設智慧小城鎮。
從32.8%到42.4%,五年來,六枝的城鎮化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
這10個百分點的背后——
是基礎設施全覆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捆綁整合、高效利用生態移民、棚戶區改造、財政獎補“一事一議”等項目資金。完成小康路建設1300公里,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或油路);全區小康寨建設覆蓋203個自然寨,實施民居改造6.29萬戶;4G網絡實現城鄉全覆蓋,城農村寬帶實現4兆用戶覆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100%。
是公共服務全覆蓋。有效解決農村就學、就醫等問題。投資8.7億元實施教育工程33個,順利推進“新兩基”計劃,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全部實現就近就地入學。借大數據平臺推行智慧醫療,成功開展遠程會診,逐步搭建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聯合協同服務體系,解決了“看病遠”的難題,真正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站在新起點,聚焦新目標,譜寫新篇章。
“畫廊六枝”將繼續堅持“小城鎮+”深度融合,不斷創新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做優城鎮、做特產業、做美農村,在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上亮劍“起跑”,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