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主題】“中國的城市化 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暨世博主題大講壇啟動儀式
【活動時間】 2010年5月15日9:00—17:00
【活動地點】 中國上海
【活動背景】世博會,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展示國家形象的良好機會。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的大國,需要向全世界表明一種姿態:中華文明的崛起與復興,是對世界文明與和平的巨大貢獻而非相反,中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將讓世界更美好!
“中國的城市化 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旨在通過簽名、建言的形式,激發世界和中國各族人民倡導低碳環保經濟發展理念、建設環境宜居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參與熱情,營造中國城市化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引起媒體和社會公眾對簽名活動及活動主辦方的普遍關注。
世博主題大講壇以“構筑城市發展國家級智庫、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平臺”為目標,旨在通過國內外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投資等領域知名專家主講的系列高端講座,充分利用和發揮世博會的教育功能,透過世博會傳遞出的城市發展領域新思想、新觀念、新科技、新材料等與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的解析與展望,引發政府領導、投融資機構高管、民營企業家對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更多的思考,為城市政府公共投資方向選擇決策、各類企業與民間投資機構新的投資機會把握、25萬億的民間資本更好參與中國城市化進程提供智力支持。
【主辦單位】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
【承辦單位】
上海市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
上海敏元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東航旅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世博集團上海廣告公司
城市化網
【媒體支持】
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人民網、東方網、解放報、文匯報、新聞晚報、晨報、東方電視臺、世博雜志/網、城市化網、城市化雜志、搜狐網、新浪網、騰訊網等
【出席嘉賓】
李秉仁: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胡偉: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博士導師、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世博主題大講壇組委會副主任
黃耀誠: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顧問、前副局長
劉儀舜:國家財政部國有資產管理局原局長、第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國有資產法》起草工作組組長、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開發銀行裝備制造業投資顧問、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大衛·格林伯格:美國知名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生態建筑和規劃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家、建筑學沙龍和后現代建筑學語言的貢獻者之一,上海2010年世博會總體概念規劃、城市設計咨詢顧問
李津逵: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高級會員、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
【主持人】
胥和生: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
顧 晴: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人員,城市化雜志執行副主編
【現場實錄】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胥和生
胥和生: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早上好!5月1號開始,我們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如期舉行了,這就讓上海這個中國最大城市成為世界探視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一個獨特窗口,更讓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我是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胥和生,今天我很榮幸能夠為大家主持上海交通大學世博主題大講壇,暨“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啟動儀式。首先請允許我介紹一下今天出席大型簽名建言活動暨世博主題大講壇的領導和嘉賓。他們是:
李秉仁: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主任
胡偉: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博士導師、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世博主題大講壇組委會副主席
黃耀誠: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顧問、前副局長
劉儀舜:國家財政部國有資產管理局原局長、第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國有資產法》起草工作組組長、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開發銀行裝備制造業投資顧問、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大衛·格林伯格:美國知名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生態建筑和規劃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家、建筑學沙龍和后現代建筑學語言的貢獻者之一,上海2010年世博會總體概念規劃、城市設計咨詢顧問
李津逵: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高級會員、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決策咨詢委員
這次活動還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重視,交大也派出兩位同志參加,歡迎你們!
由于時間關系,出席大會的各位領導和嘉賓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博士導師、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世博主題大講壇組委會副主席胡偉教授上臺致辭!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博士導師、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學世博主題大講壇組委會副主席 胡偉
胡偉:尊敬的李秉仁總經濟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期盼已久的世博會如期召開。為了動員和組織更多的城市經濟、規劃、建設和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以世博為契機,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世博會的精神和精髓,進一步參與奉獻中國的城市現代化進程,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上海市城市經濟進修學院、上海城市經濟學會、工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世博主題大講壇在今天正式啟動!同時啟動的還有“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大型簽名活動!在此請允許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的領導、代表國際公共事務學院,代表世博大講壇組委會對這次大講壇的啟動和簽名活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但是城市如何才能夠讓生活更美好?這并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上海一個很有名的新生代作家在一次演講當中曾經說出一個非常驚人的話語:城市讓生活更糟糕。這在網上有很廣泛的傳播。他說的意思是:城市化的進程在給人們帶來無限美好的希望和優良生活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如何來興利除弊,讓城市化真正匯集廣大人民的生活,這的的確確是需要去研究的。
可以看到,世博會的召開為上海的城市發展注入了非常大的活力,世博會推動了上海的城市發展進程,我想至少加速了十年的進程。比如說像上海的地鐵,現在是除了紐約以外是世界上地鐵長度第二大的一個城市。若干年以前上海還沒有地鐵,僅僅這么十幾年的時間,上海從沒有地鐵發展成一個世界上地鐵長度第二大的城市,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確實非???。所以世博會給我們廣大的市民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我想在座的很多人也感受過世博會、參觀過世博會,讓我們通過世博會感覺到城市發展的魅力。
這其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探討。比如說上海的地鐵長度現在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們看到很多換乘并不是特別方便。我經常到很多大城市跑,我們還沒有做到比如說像東京這樣,他們在同一個平臺上換乘,1號線、2號線在人民廣場換乘的時候需要跑很長的距離,現在經過改造這個距離縮短了,但是也不是特別得便利。地鐵已經修了上百年,我們并不是第一個造地鐵的城市,我們的地鐵如何造,才會比紐約、東京這些城市更好,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
再比如說上海的城市發展非常快,我們現在看到到處是高樓大廈,我們是以高樓大廈作為城市發展的一種地標,但是現在進入到后現代主義時期,很多城市已經不追求高樓大廈了,我們如何能夠進入到一個新的理念當中呢?當然不是說不去蓋高樓了,如何更好地去規劃這些樓房的建設,像上?,F在高層建筑有6千多幢,正在建設的高層建筑還有6千多幢,規劃建設的高層建筑依然有6千多幢,如果有將近2萬幢的高層建筑矗立在上海這么一塊土地上,那我們面臨的可能是一個城市鋼筋水泥的森林。如何使上海的城市規劃更好,這也是需要我們來探討的。
前段時間我陪美國一些客人參觀世博會,從十六鋪碼頭出發,像浦東沿岸的高樓在十幾年間崛起,確實是世界的奇跡。但是從十六鋪碼頭往世博會穿過去,旁邊是一大排高層居住的建筑,把整個黃浦江沿岸的視線全部給擋住了,那里面就有非常著名的一些建筑,造成黃浦江沿岸的峽谷效應,世界上著名城市沿江樓宇開發都是梯度開發,靠江是最近的,逐步地往遠處提升。美國專家說這樣的設計是不合理的,但是現在要改已經很困難了。
我講這些不是否定我們現在上海城市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們上海城市發展成就的巨大怎么說都不為過,但是要召開這樣一個世博大講壇,在充分領略城市發展魅力和好處的時候,我們要更加去反思如何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
所以今天這個世博大講壇以構筑城市發展、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平臺為目標,是在通過國內外的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等領域專家名家的高端講座來發揮世博會的教育功能,通過世博會來傳遞發展領域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科技、新的材料等,以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的解析和掌握,引發政府領導、投資機構、民營企業對中國未來城市發展更多、更好、更科學的思考,為城市政府、公共投資方向選擇決策,各類企業和民間投資機構把握新的投資機會。大講壇還將圍繞5大副主題,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社區的重塑,城市和鄉村的互動展開,嘉賓演講內容將涉及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相關政策和法規、行業發展狀況特點與趨勢、投資熱點與機會、發展機遇與挑戰、國內外經典案例等多方面的內容來展開。
女士們、先生們,作為系列大講壇的首場,今天的主題是:中國城市化的機遇與挑戰。這一主題旨在通過與會專家的真知灼見,探討中國城市化的投資機會與挑戰,這對城市進一步管理、研究者的思維、啟發企業家,以及各類投資機構對城市發展進程中投資機會的把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世博會的召開將是中國城市化和城市發展的一個新起點。
愿今天所有與會的嘉賓和朋友,在中國城市化快速提升進程當中,能夠大有作為、大有收獲!最后,預祝今天的世博大講壇啟動儀式和今后的各項議程能夠順利開展,祝世博大講壇取得圓滿成功!預祝今天的簽名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各位!
胥和生:再次感謝胡偉院長熱情洋溢的致辭。謝謝!下面我們來共同啟動“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的簽名建言活動。有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人員顧晴小姐上臺主持。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人員、
城市化雜志執行副主編 顧晴
顧晴:謝謝胥和生所長!現在,讓我們有請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顧問、前副局長黃耀誠先生,宣讀“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倡議書》。大家歡迎!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顧問、前副局長黃耀誠
黃耀誠:中國的城市化 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倡議書:
世博會在中國上海如期舉行,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展示國家形象的良好機會。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世博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主題,代表了正在影響世界的一大趨勢,那就是全球的城市化。當今世界城市化的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而中國是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中國的高速城市化,是地球家園的福音還是人類生存環境的威脅?是長效的科學發展還是短視的資源透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的大國,中國需要對此做出回答,并向全世界表明一種姿態:中華文明的崛起與復興,是對世界文明與和平的巨大貢獻而不是威脅。
為了讓上海世博會的理念得到廣泛傳播,同時給政府決策者、專家學者、業界在如何建設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上海敏元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東航旅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世博集團上海廣告公司、城市化網等機構,共同發起“中國的城市化 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
通過大型簽名建言活動,匯集全世界的智慧,博采眾長、廣開言路,找到更多更好的對城市化進程的建議與解決思路。讓中國各級各類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注重結合自己的土地資源、水資源、人口規模等狀況,科學規劃城市發展戰略,合理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盲目擴張和資源浪費,走出一條和諧、宜居、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簽名建言活動除了在上海舉辦外,我們將走出上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從今年5月1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26日,我們將每個月發布一次簽名統計數據,匯總相關城市化進程的建議,并舉行相關論壇活動。
城市化進程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倡導低碳環保經濟發展理念,為建設環境宜居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獻計獻策,營造中國城市化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我們期待著各界有識之士的參與!同時,我們堅信:中國的城市化將讓世界更美好!
倡議書聯合發起機構(排名不分先后):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
上海市太平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
上海敏元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東航旅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世博集團上海廣告公司
城市化網
2010年5月15日。
顧晴:感謝黃耀誠先生!希望各位嘉賓和社會各界人士都能夠積極響應《倡議書》的號召,加入到這一大型簽名建言活動中來,讓我們共同為中國的城市化出謀劃策!
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有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科技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秉仁先生上臺講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李秉仁
李秉仁: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在上海世博會舉辦之際,我們來到上海參觀考察世博會,體驗世博之旅,領略世博風情,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我們為之驕傲、我們為之自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深刻理解上海世博會這一主題的內涵,對于我們推進中國的城市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促進人類住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我國的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發展,世界關注!中國的城市化,世界關注!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紐約總部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報告》指出: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980年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59%。目前全球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國。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的城市化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矚目的焦點。低碳現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低碳的上海世博會已經成為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的重要標志之一。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 啟動儀式,就是讓我們關注低碳發展、關注低碳城市、關注低碳城市化。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簡稱:城市化委員會)自2007年底組建以來,以“讓中國的城市化造福全人類”為宗旨,以“為中國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為使命,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指導下,聯合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學術團體、規劃設計單位、各行業企業、金融機構、整合營銷機構和相關新聞媒體,將城市化委員會打造成為城市化研究領域的一流的研究組織、一流的服務機構、一流的互動平臺為奮斗目標,開拓性地展開各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天的論壇將由城市化委員會的中外專家學者為我們貢獻他們的真知灼見。我真誠地希望繼續得到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幫助,使我們的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感謝朋友們出席今天的活動。謝謝大家!
顧晴:謝謝李秉仁總經濟師!現在,我們將有請出席今天活動的領導和嘉賓一起上臺共同為中國的城市化,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條幅揭幕,并帶頭簽名建言!
有請李秉仁先生、胡偉先生、黃耀誠先生、劉儀舜先生、大衛·格林伯格先生、李津逵先生!
現場的所有嘉賓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數1、2、3來見證這一令人激動人心的時刻!
謝謝各位領導和嘉賓,請就坐。
顧晴:朋友們,一個旨在通過簽名建言的形式,激發世界和中國各族人民倡導低碳環保經濟發展理念的大型活動已經拉開了序幕!中國的城市化需要我們每一個國人的積極參與,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參與到這一大型簽名建言活動中來。
現在我們將邀請今天出席活動的所有嘉賓上臺簽名建言,有請!請簽下你們的名字,寫下你們對中國城市化的建議和美好愿望。謝謝!
顧晴:有請我們的禮儀先生將條幅拉起,向所有的嘉賓展示一下。
顧晴:謝謝大家!謝謝所有現場的嘉賓!謝謝你們的積極參與!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城市化一定會造福全人類,中國的城市化一定會讓世界更美好!謝謝!
接下來,我們將有請出席今天會議的領導和嘉賓移步臺前合影留念!有請!
顧晴:請各位領導和嘉賓就坐?,F在,我們的世博主題大講壇將正式開始,有請上海交大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胥和生先生為我們主持論壇。大家歡迎!
胥和生:我們進入第二個單元——世博主題大講壇,現在正式開講。有請財政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原司長、第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國有資產法》起草工作組組長、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開發銀行裝備制造業投資顧問、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劉儀舜先生,就“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投資機遇與挑戰”進行演講。歡迎!
財政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原司長、九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國有資產法》起草工作組組長、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儀舜
劉儀舜: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的發言題目是“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投資機遇與挑戰”,主要就三個問題與大家討論。第一是加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戰略意義。第二個是投資機遇。第三談一下地方政府承擔城市化的重任和應該思考的幾大重大問題。
一、加速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偉大戰略意義
為促進中國城鄉統籌和諧發展,推進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改革,推動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城鎮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合土地資源,發展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逐步將8億農民變成富裕群體,拉動內需,將中國建成頭等社會主義富強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共中央十七大的偉大戰略決策。
1、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變革是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之后最具根本性的改革
中國計劃經濟體制有兩個重要的基本條件,一是產權不明和政企不分的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二是城市與農村分割、限制城鄉生產要素流通的二元結構體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要從計劃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體制問題,否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建立,也不可能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中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期
2008年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首先按中國非農業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統計并公布了2006年中國的城市化率,2009年底又完成了《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詳細分析了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化發展現狀。1949年我國城市化率為17.43%,由于三年自然災害1964年城市化率降到16.56%,后來由于十年文革到1975年城市化率下降到15.45%,此后城市化率逐步增長進入平穩發展期,至1999年達到了25.51%,20年間平均每年保持了0.5%的增長。從2000至2006年城市化速度明顯加快,從26.08%增長到32.53%,七年增加了七個百分點,2007年達到32.93%,進入快速發展期。
3、城鄉統籌規劃,加速城鎮化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路
按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各省市、自治區都將城鄉統籌規劃做到了鄉鎮,中央要求2020年基本建立城鄉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體制和機制,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農村只留3億,未來20年將有8億農民進入城鎮,必將徹底解決“三農”問題,將中國建成世界頭等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城市化工作以中小城市和鄉鎮為重點,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舉措,中央的決定具有深遠歷史意義。
二、城鎮化建設的任務與發展機遇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引發城際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及輕軌地鐵的空前發展,土地整合及基礎設施項目、自來水、污水處理、環衛設施及垃圾處理廠、醫院、學校等公用設施的建設加速,風能、太陽能、地熱泵等新能源項目將得到大力的發展和應用。農民宅基地置換住房將興建大量的住宅,必將帶動房地產的開發。
為繁榮經濟和解決就業,新的工業園區將聚集高科技新興產業。為配合種植業、養殖業將興建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加工配套產業,還有與周邊城市相結合的旅游、生態保護、養老康復區域的建設。擺在我們面前的建設任務既繁重又令人振奮。美國有人說“中國八億農民如果過上美國人的生活,對世界是個災難”。意思是說能源消費負擔不起,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當然是荒誕的,美國能源消費人均達7以上,中國才1點多,美國人浪費能源,中國人素有節約的良好傳統,我們的新城鎮建設必須是綠色環保節能減減排的,將充分應用高科技的成果。
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給房地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已有一批先知先覺的房地產公司承包大片土地參與新農村改造進行城鎮化建設,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建設花卉生產基地、漁業生產和港口作業基地,發展海上旅游服務產業和國際老年康復療養中心,建設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城鎮化新農村,主動變身為城市運營商,促進當地城鄉社會經濟大發展。
如北京國瑞房地產公司與海南萬寧市簽約投資150億元人民幣承擔保定村400戶新農村建設、烏揚港及保定灣旅游開發區項目以及太陽河花卉產業化基地及國家老年康復中心。北京萬年基業房地產公司承包長辛店2個鄉的新城鎮化建設,參與曹妃店開發區規劃和開發建設任務等等。
為適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新城鎮的建設需要,將大大促進新能源、高科技低碳產品和產業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已出現以新農村建設投資公司命名的民營企業,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必將帶動各行業相關產業的空前發展。
三、地方政府肩負的城鎮化建設重任和對策
中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政府不但充分發揮了政府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作用,還發揮了極其重要的經濟職能作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進行城鎮化建設,推進和完善城鄉一體化是各級政府重要職責。為此,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1、研究城市經濟空間合理布局直接關系到投資的規模和方向。
經濟空間布局是一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密集度最高的地區分布在最富裕的國家。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成績與中國經濟集中度的提高密度不可分,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和首都經濟區域的國土面積占全國15%,GDP的比重則提高到27%。深圳市是經濟集中度的一個典型。1980年深圳城區只有3平方公里,人口30萬。30年后的今天人口高達800萬,城區達到720平方公里,1979年GDP不到2億元,2007年達到6765億元,年均增速27.4%,并成為中國第一個突破人均GDP1萬美元大關的城市。
經濟聚集度不僅表現為城市化程度,還表現在都市化水平上,首先是城市土地的效率。2005年建設部重新頒發了建設用地標準,最大區間人均60-120m²,但2004年實際城市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達133.68 m²超過國家規定30%,而世界著名十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積大多數少于中國。
中央要大力推進中小城市的發展,這是中國空間政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小城市的建設應主要提升其城市功能,而不是擴大它們在宏觀布局中的比例。其主旋律應該是都市化,目前中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均占地是中小城市的1/6,單位土地產出率卻是中小城市的40倍。因此一個城市在制定自己的經濟空間發展戰略和確定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時必須審時度勢,認真分析產業的集聚度和投入產出的效率。
2、城市經營必須重塑科學合理的國有資本管理和經營體制。
城市經營是中國地方政府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基礎設施建設興起的一種新的政府施政理念,也是地方政府經濟職能創新的一個嶄新探索。
城市經營是政府運用市場手段,對城市的各種資產進行聚集或重組運作,直接獲取經濟效益的行為,是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綜合運用土地資源、地域空間及其他經濟要素,從總體上整合城市資源的配置,是經濟效益最大化,將獲取的收益用于城市建設,以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城市資產經營是將城市資產通過市場運作,對城市資源的潛力,實現城市資產的保值增值。
城市資產經營及城市資本運營必須要賦予政府具有現代投資職能,雖然地方政府的投資不以直接營利為目的,但不排斥政府在追求綜合效益的前提下爭取項目本身更好的經濟效益,也不排斥政府授權的管理組織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營活動。
3、減少過度依賴出售土地集資,充分發揮政府多渠道融資職能。
土地是稀缺的資源性資產,不宜輕易出售?,F任政府將70年土地使用權賣光了,下一屆政府就無地可賣了,土地幾乎是城市經營中最重要的資本,也是政府融資有力的信用工具,因此要審慎變賣土地。為解決資金短缺的困難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融資職能的作用。不應僅僅靠賣土地彌補資金不足和單靠招商引資。
因此我們需要對地方政府融資渠道進行分析,以期拓展思路,深化改革,使地方政府籌資能力越來越強,在貫徹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促進資源合理配制,調節經濟周期性波動,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地方政府實際有以下幾種融資模式可供研究選擇:如債權融資模式、股權融資模式、項目融資模式、資源融資模式等。
此外,還應該通過利用土地礦山資源性資產向國外投資銀行融資,利用國際人道主義基金進行融資合作等方式大力吸收和充分引進國外資金
總之,城鎮化建設必須與金融業務相結合,各種融資模式需要結合實際要求組織專職機構選拔專業人員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實施。
胥和生:感謝劉儀舜董事長的精彩演講!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及更多的有識之士,都能夠緊緊抓住正在中國上演的這一史無前例的城市化中的投資機遇!
今天上午的活動議程暫時告一段落。下午2:00,我們將在此繼續世博主題大講壇,屆時,美國知名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大衛·格林伯格先生、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津逵先生將分別就“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低碳城市規劃的挑戰”、“跨越百年的兩次城市化”給我們帶來更加精彩的思想盛宴!
請各位嘉賓準時出席!
下午論壇(14:00—15:00)
顧晴: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的世博主題大講壇繼續開講。
在“低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這三大主題下,上海世博會試圖解答工業革命帶來的城市化困擾。據了解,上海世博會是迄今為止第一個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會,園區內有超過1000輛新能源汽車在園內運行、可供4500戶居民用電的太陽能發電設施、10.3億顆LED芯片用作照明……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認為,上海在很多方面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樹立了新標準。
作為美國知名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大衛·格林伯格先生在前不久舉辦的低碳中國城市化論壇上曾表示,美國的城市化是高碳的,美國的很多城市是19、20世紀建造出來的,中國需要21世紀的建筑。中國在低碳城市化的道路上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新路。現在,就讓我們歡迎大衛·格林伯格先生就“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低碳城市規劃的挑戰”進行主題演講。
美國知名生態建筑和城市設計專家 大衛·格林伯格
大衛·格林伯格: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里、來到上海,也謝謝主辦方的邀請。上海是很漂亮的城市,我來自美國的洛杉磯,是在洛杉磯出生長大的。我學習了藝術、建筑學和城市設計,我不是一個領域的專家,而是略知一二很多領域的通才。我畢業之后非常喜歡去有文藝復興的地方,比如說意大利。因為美國沒有復興,所以我在美國找到工作。我來到中國是因為400年后中國有一場復興在興起,北京有、上海也有。我在洛杉磯生活了20年,體驗到了這個城市的現代化的進程。但問題是這是一個20世紀的城市,我們已經到了21世紀。
洛杉磯并不是由聰明、有智慧的建筑師來建成的,因為它只是為汽車而制造?,F在是進行改變的時候了。洛杉磯城市擴展太快,對汽車的依賴性太大,增長趨勢已經不是可持續發展的了。我們現在還是要繼續學習,從歷史當中吸取教訓。
這是洛杉磯的市中心,有大量的高層建筑。我認為應該重新考慮這種高層建筑的形式,這些建筑都非常地自我,因為它們只想讓自己變得更美觀。我現在想把一個建筑比喻成一個女士,我們不能只看到她外貌的美麗,而應該具有智慧。一個漂亮的建筑設計并不代表一個好的城市。因為高層建筑讓很多人為此要花1個小時的時間從住的地方抵達辦公地點。所以,這只是一群面貌好看的高層建筑群落而已。
這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城市建筑,它位于巴西,但是我認為它是一個現代城市設計失敗的例子,因為它只是漂亮,并沒有多功能的用途,而且處于不對的方位。這個設計者是一個好的建筑師,但并不是一個好的城市設計專家。
這是金門公園非常漂亮的地方。我建議這個公園應該增加10%以上的農業,比如說加一些果樹、植被,一個聰明的公園,而不止是一個漂亮的公園。
所以,城市設計并不是一個建筑師的任務,應該由不同領域的專家整合起來進行。
上海也是一個非常自我的城市。我認為中國必須要在全球的和諧發展中起到帶頭作用,而不僅僅是拷貝在衰退的西方步伐。我認為我們需要有更多的低碳建筑,需要更好地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等,讓建筑能夠合理利用能源,這些也需要有低碳的專家、低碳的平臺來實現。我覺得我們已經到了需要改變和需要多樣化的時刻了。
這是芝加哥,100年前由于我們制造了電梯,第一個最高層建筑也就在這里誕生了。這是德國的大學,1909年建造的,也是我們現代建筑的誕生品。我認為這是未來我們應該有的生態建筑,不僅僅是外觀美麗,還非常地智能化。一個生態建筑的所有關鍵因素都包含其內了。問題是建筑師們并不能單獨地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需要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專家一起整合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另外一個比較智能化建筑的模式,它不需要用土壤來種植植物。這是在德國的一個零碳建筑。未來的低碳建筑可能外形非常不一樣。因為它們并不是因為外形而建造的,而是作為低碳誕生的,所以非常地充滿樂趣,而現代建筑完全沒有樂趣,我覺得這非常不對。
大問題需要比較大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一個綜合的、全新的、全面的方式來解決高碳這個問題,需要重新考慮一個好的城市到底應該是怎么樣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應該把這個問題只留給專業的設計師和計劃人員,我們的方法和方式不止由上而下,還應該由下而上,而且應該是多用途的。
這是是由Frank Lloyd設計的一個建筑,大概有兩千米高,可以容納10萬人,大家在這個建筑當中學習、生活。當時人們都嘲笑他,所以這個設想沒有實現。我覺得失敗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人都非常抵觸要做的改變。
這是一個中國設計師馬先生的設計,它大概是800米高,是一個多用途的設計,人們可以在一個建筑當中生活、學習、娛樂、工作。這是另外一個生態建筑的模型。這是其他的一些例子,不但外表非常好看,而且也非常地低碳,非常地多功能。這是馬先生設計的另外一個模型,是一個可移動的中國城,我們可將它搬到任何地方。我認為我們需要將這些因素和諧地考慮在一起,不光是城市,而且要融合農村、融合田園。
我覺得一個和諧的低碳未來需要通過整合不同的功能在同一個建筑當中,讓人們在同一個建筑當中同時生活、娛樂。這些比較好的觀點可能對于西方來說已經太晚了,但是我覺得對中國來說為時并不晚。所以我認為中國是世界的未來。
另外,我認為,一個生態城市需要展示它是如何整合農業,以及與城市周邊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中國以及未來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需要有一個非常和諧的城市和田園、農村的平衡,我們需要將它們融為一體。
我想再次強調的是,我們需要整合、綜合考慮自然、農業、當地、文化,以及生態、旅游等等多種因素,讓我們的農民賺到更多的錢,并且將生態旅游等等結合在一起。中國農民的發展需要進行資源整合,我們需要幫助農民一起來實現整合,而不是單一地將海邊的農田改造成旅游基地,讓農民只是為旅游者做飯。
這是一些生態城市模型。這是紐約歷史頻道舉辦的一個洛杉磯城市改造的競賽,我們展示的是洛杉磯競賽第一名的作品,但是我們已經不能等100年去實現這個作品了,我們應該做一個比較切實的,比如說15年的計劃。這個競賽的第二名獲獎者做出的建議是我們應該去掉所有的高速公路,種植大片的竹林,人們在竹林中學習、工作、生活。
我認為低碳的未來——竹子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我有時也在北京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工作,它叫國際竹筒組織。下星期我將在國際竹筒組織做另外一個演講,主題是竹子對于城市和鄉村以及低碳建設的重要性。
我想,我們的未來在于改變,未來在于低碳,未來也在于教育,同時也需要多樣性。如何更低碳,我想應該從小孩進行教育,比如我們可以有一個類似于京劇表演這樣的形式,讓他們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我認為哥本哈根會議不是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失敗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上而下來解決,由美國、中國這些碳排放量比較大的國家來提供方案就可以了。實際上,我們應該把全球看成是一個生態體系,一個環節失敗了,將會導致整個發展的失敗。非洲人在會議當中發表了很多的言論,我們要去吸收他們的意見。非洲人們在供應鏈當中是屬于比較底部的,必須要從底部聽起,吸取他們的想法。否則,整個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要實現低碳,需要全世界的人們一起來努力。所以,我將跟一些組織一起開展一個全世界低碳設計競賽。如果我們能夠在中國找到一個地區,或者是城市進行大規模的低碳改造的話,將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這是我們地球在空中的圖片,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人們以為這張圖片當中處于正中心的是美國,但是在世界中央舞臺的已經不是美國了,而是中國。低碳和和諧的未來已經在中國人的手中,中國人必將在全世界的低碳發展當中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謝謝大家!我現在歡迎大家提問。
提問:您能否總結一下低碳城市化在美國之所以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國在低碳城市化的發展中有什么優勢和機會?謝謝。
大衛·格林伯格:第一條是美國人太貪婪了,發展上的貪婪。所以我認為上午劉儀舜董事長的發言非常好,因為他說我們不應該將國有土地賣掉。第二,我們必須很好地控制環境,美國人什么都不能控制,商業不能控制、政府也不能控制,中國有能力來控制、來管理。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非常好地管理我們的農業和農村,沒有它們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將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15年前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跟我女朋友在北京的街上走,我們一直在討論美國的搶劫事件,但是我的女朋友告訴我在中國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但是最近我到深圳以后,發現街上有非常多的警察,犯罪現象也在逐漸地發生,我認為是沒有很好地安排農民問題,只有很好地安頓農民和農業,這樣才可以達到很好的城市。
提問: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需要防止哪些誤區?你所看到的中國在這方面有些什么誤區?
大衛·格林伯格:我認為中國需要很好地聽取民眾的意見,考慮到他們的想法。然后才能夠有更多的低碳人。如果只有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并沒有考慮到底層人的需要,并不能達到和諧、更美好的世界。我們需要很好地重視我們的教育,讓所有的人都一起來參與、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只考慮到中國局部的發展,就算是中國非常地完美,還并不代表我們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還需要注意到非洲地方的問題,要綜合考慮。所以我認為整個世界應該一起努力,不能只單靠中國的局部發展。
提問:在中國,實現低碳經濟的難點在哪里?
大衛·格林伯格:非常簡單,這個問題不能只靠建筑師、設計家及政府來單獨解決,也不能只靠法律和設計,這需要所有人一起參與進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已經不能拷貝西方的做法了,但是我們可以借助西方的幫助,培養中國自己的專家來解決這個問題。我相信中國人一定能做到,你們也是唯一能做到的人。所以如果能夠幫得上忙的話,我非常高興!
顧晴:感謝大衛·格林伯格先生給我們做的精彩演講和精彩回答!盡管目前在低碳城市化方面有些實踐,但是也存在誤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如大衛·格林伯格先生所說,中國是世界低碳城市化的未來。尤其是在今天低碳已經成為上至中國國策,下至中國百姓,甚至學前幼童都熟知的理念下,相信中國低碳城市化的偉大理想一定能夠實現!
顧晴:李津逵先生是城市化領域的知名專家,在城市化的研究上頗有建樹,也提出過許多獨到的觀點。比如,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城市化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才開始的,然而李津逵先生說,不,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已經開始了城市化。迄今為止,中國已經經歷了跨越百年的兩次城市化。那么,這兩次城市化到底有什么不同?
下面就讓我們有請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津逵先生就“跨越百年的兩次城市化”做主題演講!大家歡迎!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城市經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李津逵
李津逵:朋友們,下午好!在這樣一個場合和大家交流這個問題,我覺得真的是有一種歷史感。大衛先生參與過世博會的前期設計,我本人也參與國中國國家館的前期策劃。當我參加過幾次會議之后,我感覺我的認識水平不足以給出一個叫做城市發展中的城市智慧。而且我發現就我們這個民族而言,我們這100多年來,對于中國的城市,對于中國的城市化、對于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中國城市的新生、復興、萌芽、發展實際上缺少一個系統的梳理。所以,正如大衛·格林伯格先生說走到中國的國家館看到的是歷史的畫卷,而不是當代的畫卷??吹绞且恍┞掏毯莒o悄悄的生活,而不是這種像紅塵滾滾、潮流滾滾不可阻擋的城市化大潮。
美國華人歷史學家唐德鋼先生說,中國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兩次大的社會轉折。第一次就是秦漢年間,用了大概200多年的時間。第二次是從1840年開始的這一次偉大的社會轉型,到什么時候能夠終結呢,他希望在2040年,他說當200年當中中國大轉型完成的時候,我們的中華民族之船在長江上就闖過了三峽,后面就可以享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平浪靜。如果從這樣大歷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今天中國的城市化是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走到今天的。我們從今天走到什么程度呢,走到了一個城市化最關鍵的時刻,就是加速城市化的中期階段。
為什么叫兩次呢?因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把城市化打斷了,從1978年又重新開始,所以我的題目叫:跨越百年的兩次城市化,它實質是跨越兩百年的一次城市化。
第一次的城市化發生在1840—1937年,從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期間:侵略戰爭—不平等條約—約開口岸—被動加入世界貿易、洋務運動—近代工業—沿海沿江新興城市的城市化;從甲午戰爭至抗日戰爭期間:侵略戰爭—不平等條約—約開口岸、外資修路設廠開礦—被動加入全球化、清末新政自開商埠—辛亥北伐—黃金十年的城市化;
第二次就是從1978年,農村改革、農民進城務工經商—鄉鎮企業、小城鎮發展—沿海對外開放、入世—世界工廠—兩億農村勞動力進城的城市化
今天我們在上海開世博,這時因為從1860年開始上海就已經是中國經濟上排名第一的城市了。因此今天把世博會放在上海是情理之中的。因此我們今天所有對外開放,這一輪改革開放依托的城市多數都是在第一次城市化中間出現的開放城市。當然,那個時候的開放是被動的開放,叫以條約開放的口岸城市組建成殖民地,是這樣的開放,但是這樣的開放成為了我們的橋頭堡、門戶、窗口。
古代的時候人們也想進城,但是那時候城市提供的崗位太少,這種耕織結構很難打破。但是為什么這十年來有兩億多農民工走進城市?因為我們主動地參與了全球化,兩億農民工造就了世界工廠。所以,我的第一個命題是中國的城市化是全球化拉動的。中國加入全球化以后,就好象兩個細胞融合的過程,原來每個細胞都有他的細胞核,但是融合成一個大細胞的時候就形成了新的細胞核,處于邊遠的小漁村在加入全球化的過程當中一躍而起變成了中國的中心城市。大家可以看一下當年的大連、天津、青島、煙臺、威海,然后是寧波、廈門、上海所有這些城市都是小漁村。
李津逵:在甲午戰爭之后,被動的開關,外商到中國來掠奪,當時也做交易,中國政府是沒有主權來捍衛自己權益的。這樣一種外商投資使得制造業迅速地發展之后,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出現了。這些工業化所依托的據點是口岸,因為只有在口岸里才能夠按國際案例來辦事。甲午戰爭前20年,我們的進出口年均增長2.95%和2.54%;1895—1927年,進出口年均增長6.0%和6.2%。
所以,近代中國社會的結構性變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啟動,其顯著特點就是一批因工而興、因商而興、因路而興、因港而興的城市的誕生和發育。工、商、路、港又來自何處?是來自于中國打開大門,加入了全球化。
第二就是在開放和競爭當中城市才能獲得發展。為什么呢?我是把近代中國城市按主權類型劃分為四種:租界城市,殖民地城市,傳統封建城市,自開商埠城市。那么,從對于中國內地的影響來看,哪一種城市更大,為什么?
首先看一下租界城市,這是按照條約來開關的,大概開了80多個這樣的城市。20世紀20年代,進出口貨物所征關稅中,條約口岸占了90%以上,上海、天津、大連、漢口、膠州、廣州6個口岸占了65.82%,而上海一個城市就占了40.88%,可見它在中國和世界的交往當中發揮著多么重大的作用。特別是租界改變了城市的格局,成為近代城市生活的中心。
上海租界面積在1915年比1848年擴大了12倍,增至7萬余畝(近50平方公里)。在租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海新城區,數十年間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擁有中國數量最多、建筑質量最好的高層建筑和最繁華的商業街道。在上海、天津、漢口等城市出現了一個城市多國分治的局面。
第二種城市:殖民地城市,也就是大連、青島、哈爾濱、香港、長春等。從城市規劃來看,殖民地城市總體感強,但由于公共治理缺少競爭、對外開放的管道單一,未能如滬漢津所發揮的作用。
第三種城市:封建城市,就是北京、西安、成都等,這是由于近代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的分離產生的。北京由于不是開埠城市,所以在北京所設洋行,多屬分行、支行性質。洋貨的來源上海第一,天津第二,日本第三。當時的封建城市在與國際上接軌的時候,遠遠不如這些租界城市,所以洋貨一般從上海到天津,再到北京,再到縣城里去。
北京的城市機理東西是胡同,南北是干道,把胡同填充的就是一個個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是大家手拉手站一圈,后背沖外,臉沖里。而租界城市的機理是手拉手臉沖外。這種機理是租界城市,也是所有的歐美城市、西方城市的模式。另外,使館、銀行、郵局、公寓等,并不是北京城市的公共空間,直到今天也是一處鬧市中僻靜的角落。所以,封建城市顯然對于中國那一輪對外開放,那一輪城市化,那一輪接受先進文明碰撞交流間起到的作用就有限了。
李津逵:中國在1860年開始就有了主動的對外開放,叫洋務開放。大量的中國官員沒有走出國門去看西方的城市是怎么回事,他們只重視工業、工廠,只重視工廠中間的產品,只看到這些東西。1866年最初一些中國官員訪問了歐美城市。1876年李圭參加了費城萬國博覽會,他說,外國的城市是“街道縱橫,其直如矢,寬自六七丈至十丈?!鹘种衅鳄Z卵石,并仿輪車鐵路法,平鋪鐵路,專行馬車,左右稍低,夾植樹木,疏風蔭目。行人皆從兩旁磚石路來往,亦甚寬展?!用癜耸蝗f七千有余,民房十五萬一千余所,工廠、店鋪,城內居多。”
李鴻章是在甲午戰爭之后才走出國門的,他先后出訪了20多個國家,走訪了20多個著名的城市,看到了中國和西方在城市方面巨大的差距之后,深感“刻骨銘心,載之東歸”,回到國內來就大力地推動中國城市化的建設,就是中國城市要開放,這就出現了第四種城市:自開商埠城市。
1898年開始,清末已有36個自開商埠;1924年增至52處。自從實施自開商埠政策之后,條約口岸數量的增長速度大大減緩。
自開商埠城市是開發區城市,但是開發區和商埠還不一樣。經濟開發區是單純的加工制造,從第二產業到第三產業,從生產到消費,按照今天中共中央的說法叫生產方式的轉變。剛才問大家,沒有一個人愿意逛外高橋的開發區,大家看一下商埠區,你們愿意逛嗎? 1904年自開商埠以后濟南的商埠區是生意最火爆的一個城區。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重溫跨越百年的兩次城市化,因為我們要把有益的,了不起的事情重拾回來,樹立我們的信心。
李津逵:第三點,我要講的是產城融合的城市才是永續發展的。為什么今天所有中國的經濟功能區當中,高新區、報稅區只有深圳取得了成功,汕頭、海南、珠海的發展不如廣東省的平均水平?這是因為深圳把自己變成了一座城市。有好城市,任何時候企業都會生生不息地長出來。比如說深圳尋呼機企業的小青年,發明了一個東西,最后創辦了一個騰訊的企業,好城市培育好企業。
第四點,我要講的是中國的城市化正在“闖三峽”。前三十年我們的農民只是一只腳進城,是半城市化,而半城市化偉大在于它造就了工廠。但是它的社會代價是什么呢,留守老人,寡婦村、留守兒童……,所有這些問題都在鄉村中積淀出來。
科特金寫全球城市史的時候,說城市不僅是安全的地方,同時城市還應該是圣地,如果沒有精神可以寄托的地方,這個城市總歸要衰落,所以他提出來城市應該有信仰,應該有一個精神的高度。所以社會的重建當中心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最近連續出現的,讓我們非常難過的事情,比如說在校園里面、幼兒園里面的兇殺案,連續出現富士康公司員工的跳樓,就是說心靈重建。進城農民工在私人的幼兒園里受到了殺害,溫家寶總理說我們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同時要關注背后的深層問題。我說這個深層問題就是社會的問題,心靈的問題,信仰的問題。大家同意嗎?
聽眾:同意。
李津逵:這件事是很重要的。當然還有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城市人的社會保障是5險一金。農村人的社會保障是什么?新農合,還有什么?
聽眾:土地。
李津逵:好!我們是讓農民每人有一塊地,這就是他的保障,這個地絕不能隨便地買賣,不能私有化,就怕他賣掉了以后沒有保障,是不是?我想問一下大家,社會保障是一個公共產品,還是一個私人物品???
聽眾:公共產品。
李津逵:是啊,我們今天在城市里面要給大量的低收入居民建廉租房、建低收入適用房,是不是農民工進入城市都享受了保障性住房以后,在農村還留著一個院子啊,這是高碳,還是低碳?
聽眾:相當高碳。
李津逵:而且農民不是一套院子。今天分戶就有宅基地,而將來的孩子越來越少。1950年代,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我們所采取以集體化、戶籍管理為核心的這樣一個國家制度。改革開放以后,大家看一下,聯產承包沖破了土地的集體化。自由市場沖破了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再看一下民工潮沖破的是戶籍管理?,F在城中村可以出租,小產權可以出賣。所以中國改革開放當中所有這些偉大的創造都是沖破二元結構。而二元結構都已經法定化了,你要沖破它,就要違法。所以中國的城市化表現為農民建設性的集體違法。所以我說中國今天的城市化是中國農民闖出來的,中國農民要生態逃難。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兩組城市化率,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蔡義鴻秘書長領銜研究的戶籍口徑的城市化率,與國家統計局五普口徑的城市化率對比,這兩者相差12個百分點。這12%就是今天中國處在城市當中參與了城市分工,但是家里還有一塊地,還有一塊宅基地,還不能參與城市低保、社保的這一群農民工,他們不光是做工,有的已經經商,變成小老板了,我們廣義地說農民工。這些群體敢不敢再擴大?敢不敢迅速縮???比如說進城一個,城市就應該給他一套經濟適用房,敢嗎?城市有這個財力嗎?我們今天全中國每一個人對應的財政支出大概是5千塊錢一年,就這一點錢夠給進城的農民工買房子嗎?不夠,農民工都買了,鄉下的還屬于他合理嗎?不合理,那一塊資產能不能帶進城市?這就涉及到根本的土地制度問題,這個土地制度問題,我們城市化就是要沖破二元結構的壁壘。
李津逵: 我們的戶籍制度,是國家工業化的時候不讓農民進城。在鄉村,生一個孩子到18歲就可以有一份宅基地。所以改革開放30年來,占用耕地最大的項目不是城市建設用地,是農村建設用地。我們今天說保18億畝耕地,實際上應該先把農村的口子堵上,因為那里的人會越來越少,但房子會越來越多,村子里墻倒屋塌,每幢新房一年最多住15天,大家想一下,如果不把與城市化相關的法規整體做修編的話,我們就補丁落補丁。
我們城市人口的密度標準制訂于加速城市化之前,每平方公里1萬人,上海市中心每平方公里4萬、5萬人,城市土地開發強度標準說住宅容積率不得超過3,這是地鐵沒出現的時候,現在上海已經成為擁有世界第二長度的地鐵。再看一下城市人均用水標準,我們人均是300升。社會保障制度,僅對正規就業合同租房,看一下將來中國有大量的人租房,但是租房的人一拆遷什么權益都沒有,而且這個業主可以隨時地提價,租戶沒有得到權益的保障,這些都跟我們的城市化相關,需要做一個整體的解決,而今天中國的再城市化就是轉變增長方式。這個轉變增長方式將帶來一系列偉大的變化,這就將完成我們從清末以來200年以來的“闖三峽”,我們從半城市化變成了城市化,總出口轉向了擴大內需,然后到消費主導,我們不要把消費城市變成生產城市,而是要把生產城市變成又生產、又消費的城市,這樣我們的城市化推進了,減少了農村的建房,減少了城鄉之間無效的交通浪費,這樣我們的國民才能市民化、公民化,我們的社會才會現代化,從而完成200年來偉大的中國歷史轉型。
謝謝大家!
顧晴:謝謝李津逵先生對于中國跨越百年兩次城市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所做的精辟講述!他的演講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于中國近代城市化的歷史、驅動力、發展脈絡有了一定的認識,也讓我們知道了世博會選擇在上海,不是因為今天它是中國最大的城市,而是從1860年鴉片戰爭以來就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并一直在引領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他也提出,從清末以來中國的城市化就一直在“闖三峽”,我們現在需要對二元戶籍制度相關法規做整體的修編,才能完成這一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進程!再次感謝李津逵先生。謝謝您!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的城市化 讓世界更美好,和諧·宜居·生態”大型簽名建言活動暨世博主題大講壇”到此結束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大型簽名建言活動將走出世博會、走出上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從今年5月1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26日,活動將每個月發布一次簽名統計數據,匯總相關城市化進程的建議,并舉行相關論壇活動。敬請關注!
再次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讓我們下次活動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