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城鎮化進程與土地制度改革是各方較為關注的話題,城市化委員會鄉村建設專委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教授日前建議,可以劃定農業保護區,并認為如果70%中國家庭能擁有獨棟房屋,社會心態將顯著不同。
黨國英認為,土地制度改革本不應成為問題,卻成為中國發展最大的問題,也是目前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顯著問題。他認為,主要是由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強化中國城鄉二元結構,造成農業低效率,農產品相對昂貴,加劇了消費抑制,減弱國民創新活力;而土地規劃管理制度的缺陷形成中國現行居住形態,抑制消費,從而影響中國經濟長期增長。
黨國英呼吁社會應該增強對居民居住品質(或形態)的關注。他強調,在擁有獨棟房屋并對房基地擁有所有權的情形下,人們更易建立財產主人的心態,所以會更具平和感與富足感,所以如果70%的中國家庭擁有帶有一定面積院落的獨棟房屋,社會心態將會有顯著不同。中國人主要是住樓房,對中國人目前居住形態,黨國英將其概括為傳統集體主義的居住形態。但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住情況的進步,是通過承包制來弱化了集體所有制。
黨國英指出,目前我國的建設用地約為5億畝,城鎮村及工礦占地4.6億畝,應該可以劃出來9千萬畝做住宅用地,中國人的居住品質甚至可以達到歐洲的水平。
為此,黨國英提出,深化城鄉改革的路徑需要改革土地規劃管理體制,建設人本主義城市居住形態,同時建立農村居住的新形態。另外,需要確立耕地永久財產權,促進農業現代化,在城市側也要打破城市土地交易的政府壟斷,提高城市土地的GDP產出能力。
黨國英建議,可以劃出30億畝的農業保護區,這樣在保護區內的非農建設只能少不能增,非農建設的占地只能減不能增。
在設立農業保護區的基礎之上,可以統籌城鄉建設用地,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到3億畝,并將居住區的比重放在40%,留1.2億畝做居住住宅用地,這樣會讓中國人都住到歐洲的水平。
按照黨國英的想法,假定中國未來人口是5億戶,將來估計比較合理的人口規劃是,全國農村人口是1億戶,這其中的3000萬戶是職業農民。
對于這個建議,黨國英認為,這不是資源的問題,而是一個規劃管理體制的問題。在設立農業保護區后,留在農村的人口比較穩定,城鄉人口流動均衡水平對城市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