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民居,促農民宜居。把新民居建設作為改善人居環境、實現農村面貌三年大變樣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部門幫扶、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今年在鞏固去年8個省級新民居示范村建設的基礎上,全面啟動37個省級新民居示范村建設,年內使12個村達到省級新民居建設標準。計劃到2012年完成45個省級新民居示范村建設任務,總數達到全縣行政村的15%。新建住宅達到“三新六有”標準,改造提升住宅達到“五改”標準,基礎設施實現“五通五有”,環境建設實現“四化一處理”。
做強新產業,促農民增收。扶強做大食用菌、設施園藝、畜牧業三大農業主導產業,全年新增農業園區1.3萬畝,食用菌總量達到2.1億盤(袋),新增設施園藝4000畝,發展養殖大戶400戶。加速推進四個文化產業園建設,實施“百村千戶萬床”工程,構筑“七溝——王土房——七家岱——柳溪”和“柳溪——黃土梁子——臥龍鎮——平泉鎮”兩條鄉村旅游產業帶,新發展農家院100戶以上,逐步做大做強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民增收。
打造新環境,促家園變美。以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為目標,把環境衛生綜合治理作為農村面貌三年大變樣的突破口,大力開展綠化美化、五亂治理、衛生保潔、基礎設施改造、清潔能源推廣等重點工程。今年以鄉鎮政府駐地、交通沿線和省級新民居示范為重點,首批確定65個環境衛生治理重點村,加大扶持治理力度,努力打造一批環境衛生治理示范村,進而帶動一般村加快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
完善新設施,促條件改善。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覆蓋,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大力提升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網的通達率和覆蓋率,進一步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最迫切的實際問題。
壯大新組織,促經濟發展。在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平泉農民充分認識到,分散個體經營往往難以抵御大市場的波瀾。為破解這一難題,該縣鼓勵家家戶戶聯結起來,形成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全縣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社已發展到182家,年內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以上,覆蓋了食用菌、設施菜、畜牧養殖、果品等各大主導產業,為農產品進入市場搭好服務平臺,實現農民增收,如今合作社已成為平泉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培育新農民,促素質提升。注重農村面貌改變與農民素質提升相結合,以城市居民的標準提升農民的素質。深入開展了以“新民居、新農民、新形象”為主題的農民素質提升大培訓,通過聘請專家講課、舉辦農技培訓班、開設田間課堂等多種形式,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著力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增強發展致富的能力;以創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為載體,組織喜聞樂見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評比活動,引導農民移風易俗、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樹文明新風,逐步把農民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