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不可以不回老家?”8月28日中午,在深圳北火車站,參加完富士康集團的夏令營活動,即將離開深圳回老家上學的7歲女孩江雅詩仰著頭,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媽媽劉貝沉默著,不知如何回答。
又是開學季,各地“小候鳥”相繼離開父母。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父母們強忍著淚水。讓孩子回老家,還是留在深圳?對很多打工父母來說,這個抉擇太難了……
困境:
無人看管、學位難得、經濟壓力大
“孩子參加公司夏令營活動時,回到家跟我們會有互動,但在老家上學時,他不喜歡參加活動。我納悶為什么,那天他說是因為別的同學參加活動都有爸爸媽媽陪著,而他沒有……”說到這里,黃志平低下頭,用手背擦拭淚水。
32歲的黃志平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想起剛回老家江西九江的孩子們,她不禁多次落淚。“為人父母后才能理解思念孩子這種心情,很苦。”她說。
黃志平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每年暑假都會把孩子接來深圳,參加公司工會舉辦的夏令營。“既能讓孩子學習,也不耽誤我們上班”。
問及為何不將孩子接到深圳上學時,黃志平表示自己也很無奈。“我家小男孩今年9歲,他讀幼兒園時3年都在深圳,上私立幼兒園一學期要6500元。私立小學也很貴,經濟壓力有點大”。
黃志平坦言,自己在深圳并沒有買房,申請公立學校需要看積分,公立學校學位很緊張,申請難度大。
黃志平在2014年將兒子送回老家上小學,“孩子留在深圳沒有人幫忙看管,我和他爸爸都要上班。奶奶不習慣在大城市生活,只會說家鄉話,無法跟人交流。他奶奶在深圳那三年,瘦了10多斤,也難為她老人家了”。
與黃志平一樣,來自安徽阜陽市的張懷秀也面臨類似問題。張懷秀在富士康集團在線教育平臺負責市場推廣。“孩子在深圳上學主要是經濟壓力大,私立學校學費比較貴。另一方面,如果老人不在深圳的話,我們照顧孩子的時間也比較難安排。”張懷秀說道。
今年兩個孩子參加完公司的夏令營后,張懷秀決定將6歲的小女兒留在深圳讀小學,而12歲的兒子回老家上初中。“我覺得有取就有舍吧,將女兒接過來,只能擠出時間來照顧她了”。
選擇:
“心疼娃兒,再難也要留在身邊”
“爸爸,我想去深圳的家,不想在爺爺奶奶的家,我什么時候才能回家呢?”女兒張婷在電話中,總是這樣問爸爸張懷秀。
“她在深圳出生,直到3歲才回安徽讀幼兒園。在她眼中,深圳才是她的家。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心里都酸酸的,很心疼,挺不是滋味。我就思忖,不管再難再辛苦,也要把她接到深圳來上學,將她留在身邊。”張懷秀如是說。
今年暑假,張婷又回到深圳,留在了父母身邊。“以前打電話時,我問女兒,如果爸爸媽媽星期六加班,沒人在家陪你怎么辦?她就告訴我們,‘把我鎖在家里,我會很聽話,不會亂跑的。你們回來后我再幫你們開門。’聽到這樣的話,我真沒法不將她接過來。”張懷秀一邊說,一邊模仿女兒在電話另一端的語氣。“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我覺得只要我還在深圳工作,就希望她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大學都在這邊。”
將孩子留在老家,還是帶在身邊?張懷秀一直很矛盾。兒子張望一年級以前在安徽上學,二年級時張懷秀將他接來深圳,但讀了3年,五年級又回老家了。
“2011年他讀二年級,私立學校一學期要交3500元,太貴了,經濟壓力大。兒子在老家上學,經濟負擔減輕了,但心理負擔來了,真的很矛盾。每次打電話回家時,爺爺奶奶都說兒子調皮,也不學習,沒法管教。”
張懷秀因為擔心兒子學習,就把他接到身邊來了。“來到深圳后,兒子數學成績從開始的20多分進步到96分;語文方面,以前他考試只能拿到一二十分,但在深圳,能拿60多分;他在老家沒有接觸過英語,零基礎,但來深圳學習后,英語測試班上第一名,飛躍式進步。”談起兒子學習上的進步,張懷秀很是欣慰。
之后因為學費與學位問題,張懷秀又將兒子送回老家上學。“回到老家,感覺兒子與我們關系疏遠了,打電話回去時,他高興才會接電話,不高興就不愿意接了。”說到這里,張懷秀無奈地搖搖頭。
來自湖南的黃彩霞在富士康集團電子商務銷售崗位工作,她在深圳已經有8年了,跟張懷秀一樣,今年暑假將8歲的女兒接來深圳讀小學。
“深圳的教育環境比較好,老師經常鼓勵孩子,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更注重孩子心理教育,在老家上學,可能只要完成作業就可以了。而且我認為,小女孩還是帶在身邊比較好。”黃彩霞說。
“我喜歡在深圳和爸爸媽媽住,雖然這里的朋友少一點,但是有很多好玩的。我有一個黑板可以畫畫,媽媽還給我報了畫畫班,那就是我畫的。”黃彩霞的女兒陳可指著貼在房間墻上的一幅畫,自豪地說。“在這里,你可以和不認識的人瞬間成為朋友,我現在都有好幾個朋友了。”
談起女兒的改變,黃彩霞更加堅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剛來到深圳時,女兒說話聲音很小,也不敢主動和人打招呼。“現在她在外面也敢去問服務員拿筷子,跟人說話聲音也大了”。
關注:
如何給予孩子更多關愛
“今年富士康工會舉辦夏令營,考慮到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讓女兒提前適應深圳的生活與學習,我就爭取了一個名額。”黃彩霞說。
“在深圳,有時候我會忘記怎么回家,要媽媽帶路。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買大蔥,百貨商場的牌子被擋住了,我就不知道要去哪里了,也沒有買到大蔥。”說起在深圳兩個月的新生活,陳可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適應。
陳可、張婷是少數曾留守在鄉村而有機會走進城市的幸運兒,她們的父母千方百計,為女兒謀得在深圳接受教育的名額。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父母外出打工,更多孩子被留守在鄉村。2014年3月,富士康工會展開一項針對員工留守子女情況的摸底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富士康員工留守子女多達約2.39萬人。
如何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富士康對內部員工子女開展了“陽光夏令營”活動,每年暑假期間,進行為期1個月的興趣愛好課堂。
“對于不能來到父母身邊的孩子,我們開展了‘陽光假期’和‘陽光朋輩計劃’,工會派心理培訓師到當地學校,培訓師用自主研發的心理學課程教材,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進行培訓。再讓六年級學生擔任小組長,讓四五年級學生隨機分組,小組長帶領組員學習課程內容。這能夠幫助孩子們建立友情支持體系。”富士康科技集團工會聯合會主席陳鵬介紹道。
根據富士康的調查,員工留守子女較多地集中在四川、河南、湖南等省份。2015年5月,富士康再次進行更細致的調研,將“陽光朋輩計劃”試點選擇了四川蒼溪、屏山,河南蘭考、桐柏4縣。
“通過這個計劃,孩子們交朋友的數量增多了,遇到困難能獲得幫助了。以前,留守兒童遇到挫折不知道找誰幫忙,如今能找伙伴說一說、哭一哭,可以釋放情緒和壓力。”陳鵬說。(為保護隱私,文中孩子名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