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接受的是世界創新中心美國的輻射。一個自然經濟系統的城市化需要能量,這種能量一定來自于更高能態的創新源。城市化的過程是系統吸入負熵流的過程,負熵流來自哪里?來自人類文明創新中心。創新中心惠及她的腹地,輻射到遙遠的邊緣地帶:伊比利亞在大航海中崛起帶來了最初的美洲城市和果阿、馬六甲等東方城市;英國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北美的城市化、澳洲的城市化和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的新型城市;而當世界文明創新的聚光燈從英國轉向美國的時候,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太平洋鐵路與金礦開采的西部開發,吸引了大量臺山華工,就將臺山與崛起中的美國聯系起來。
全世界的城市化歸根結底可以納入一個統一的過程,即從英國工業革命以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于各國的制度技術創新所導致的生產率提高,把人口從相對艱苦低效的農業轉移到工業崗位的過程,并從交通不便、生活不便的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波及效應從18世紀持續到21世紀初經歷了200年,使全球人口的城市化率超過了50%;從西北歐到中東歐、美洲、澳洲再到東亞,未來還要波及到非洲;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是人類史上人口基數最大、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文明體,其城市化的動力也是來自于美國為中心的西方市場。臺山是中國城市化的先行者,她提前近百年揭示了今天中國廣大內陸地區城市化中的共同規律。
通過與美國的交流,臺山輸出了青壯勞力、引進了資金、能量和信息,這就是封閉系統里引進的一股負熵流。臺山以美國工礦城市居住郊區的角色加入了美國城市化的大循環。正如今天的東莞加入了香港為中心的制造業,深圳加入了以加州為中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大循環一樣,百年前的臺山是美國西海岸的一塊經濟飛地。
臺山走向現代化的秩序是從美國輸入的,這一點即使是懷抱著強烈愛國感情的人也必須直面:新寧鐵路可以不用洋款、洋股和洋工,但必須運用英美鐵路系統形成百年的調度、運行制度和機車、車輛、通信、信號等設備和技術規范,必須借助英美國家已經成熟的金融體系和企業管理制度。
自由法治的美國給臺山華僑創造了舉世無雙的成長環境。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反復講述的那個“一英里走了一百年的故事”,被奧巴馬解讀為“駱家輝讓美國夢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