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這難那難,嚴格執法就不難。“黑店”精于隱藏,監管者就要精于追蹤。若執法資源不足,大可走群眾路線,以獎勵機制來發動市民舉報。
廁所洗手池洗菜、用過的餐盒洗了再用、PS假證黑店三天上線美團外賣、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餐廳竟成了百度外賣APP推薦商戶……網絡訂餐平臺上“黑店”橫行的亂象,再一次被媒體曝光。
央視3·15晚會之后,“餓了么”在全國下線幾千家商鋪。不過,被下線的黑店多數并未消失,而是轉戰美團和百度外賣,有的甚至重回“餓了么”。近5個月過去,這些無證無照、衛生堪憂的黑心作坊仍在我們身邊,且越來越囂張。
似曾相識的不只是這些黑心商家,還有訂餐平臺迅速啟動的危機公關,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嚴厲查處。比如,美團、百度外賣、餓了么均發布消息稱,已下線涉事商戶。8日上午,北京市食藥監局聯合工商、安監、城管等部門,對海淀、朝陽等上百家餐廳進行集中查處。其中,朝陽區北京像素小區內100多家餐廳已關停。
回應、治理都可謂迅速。可是,我們還是要問一句,以后該怎么辦?在公共食品安全領域,有一條典型路徑:媒體曝光—公眾罵娘—政府介入—有所收斂—風頭一過—回到從前。
那么,訂餐平臺上的“黑店”是不是沒得治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被普遍期待“為系統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更加嚴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對于近年來興起的網絡訂餐平臺,食品安全法也不乏具體規范,比如,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
“黑店”橫行,平臺方顯然沒有盡到審查義務。對“黑店”的默許甚至主動遮掩,可從商家的逐利本質找到根源。但是,第三方平臺對入駐商家有審查義務,食品安全執法部門對第三方平臺和商家更有監管責任?!昂诘辍焙蛦栴}平臺是不會主動把違法違規行為直接送到監管人員和執法者面前的,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現和排除,更要靠監管者和執法人員的積極行為。
當然,監管部門或也有苦衷,諸如體制之困、制約之失、人員之少、素質之憂、發現之難等等。但所有這些困難,媒體能破解,相信監管部門也能破解。說到底,縱有這難那難,嚴格執法就不難。“黑店”精于隱藏,監管者就要精于追蹤。若執法資源不足,大可走群眾路線,以獎勵機制來發動市民舉報。
回頭看食品安全領域“黑店”橫行,已難再歸咎于立法不健全了。說到底,還是違法成本太低,而查處的幾率又太小。讓食品安全法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讓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常態,“黑店”才不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