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面積新增333.8萬平方米,煤炭行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降低11.5%,城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持續排在全省前列,城鎮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一連串數字的增減變化顯示,作為全國首家地市級國土空間優化發展實驗區,近年來河南省鶴壁市通過探索“多規合一”重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抓住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牛鼻子”,有效推動了節約集約用地、國土優化開發,進而助力這座資源型城市發展方式悄然轉變。
破解“多規”沖突,關鍵要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空間規劃要相對穩定,發展規劃則會隨著條件改變而調整,如何解決城市發展中的“規劃沖突”,一直是個難題。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少地方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環保生態紅線劃定等“多規”的矛盾不同程度凸顯。此外,由于縱向的規劃層級日益增多、內容趨同、職能不清,城市規劃決策中的朝令夕改現象也較突出。
巍巍太行,悠悠淇水。得益于多年來的規劃先行,地處豫北的鶴壁成為一座集生態、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然而近年來規劃種類的日益繁雜、決策分散,也不斷影響著城市管理水平和社會效率,乃至侵害到空間政策的統一與權威性。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10月,經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指導,鶴壁市被確定為全國首家地市級國土空間優化發展實驗區,由此開始探索“多規合一”改革路徑,目標就是推進空間規劃編制,把“十三五”規劃編制、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等都堅持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
“如何實現城市發展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等問題,是對治理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大考驗。”鶴壁市委書記范修芳說,城市發展面臨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天花板”,規劃又不能變來變去,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優化國土空間格局,處理好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的關系。
優化國土空間,讓生產集約、生活宜居、生態秀美
從地圖上看,鶴壁市域面積并不大,但西依太行、中起丘陵、東連平原,地形地貌復雜。成為全國首家地市級國土空間優化發展實驗區后,當地隨后編制了《鶴壁市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規劃綱要(2015-2030)》。這份全國第一個地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結合現實地貌和長遠發展對全市進行了科學功能分區,“多規合一”邁出實質性步伐。
鶴壁市副市長朱言志表示,從地位上講,《規劃綱要》是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科學開發國土空間的行動綱領;從內容上看,《規劃綱要》涵蓋了的生態、農業、產業、城鄉、交通、水利等發展規劃。
經過近兩年艱難的探索實踐,實驗區建設效果初顯:
——科學功能分區效果明顯。初步形成“五帶一區”產業發展格局、“一核雙星多支點”單元組合型城鎮化格局、以“三廊三帶三區”為骨架覆蓋全域的林業生態體系;
——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的比重由18%提高到25.2%,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3.8%提高到29.9%,煤炭行業比重由19.8%下降到8.3%;
——城鄉發展趨于協調。截至2015年底,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5.66%,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市區建成區面積增加到68.7平方公里,城市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中心城區帶動、協調聯動能力持續提升;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和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城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保持全省前列。
“試點經濟”,38張國家級“名片”助力城市轉型
全國國土規劃辦公室主任陳宣慶表示,國土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分區管制既要關注空間管制、空間規劃,也要著眼全局。鶴壁市強化國土管理部門職責,在統領“多規合一”中形成了有效探索。
記者注意到,由于有了國土空間優化的“托底”保障和“牽引”作用,鶴壁市近年來先后獲得各類示范試點的國家級“名片”就達38個,包括全國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市、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市、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全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范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
據悉,目前鶴壁市正在與河南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進行合作洽談,首期投資額50億元。此外,通過申請亞行還將提供1.5億美元貸款用于淇河流域環境治理及生態保護。由此探索建立國土空間優化發展的投融資機制。
“我們在創新發展的‘試點經濟’中嘗到甜頭,與50個國字號的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建設了67個科技研發平臺,這些示范試點和創新平臺為鶴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范修芳說。
國土資源部調控和監測司巡視員董祚繼表示,“多規合一”是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提出的明確要求。鶴壁的實踐,對于在全國范圍內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國土空間優化發展路徑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