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發現,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鎮擴容的情況下,一些中小城鎮迫切希望加速發展,紛紛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標。國務院有關部門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5月,全國縣以上新城新區超過3500個,規劃人口達34億。這些規劃能容納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誰來住?(7月14日《新華網》)
34億規劃容量,的確令人欣慰,但是這些人口來自哪里?如何填滿這個規劃容量,無疑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因此,解決好“誰來住”是做好規劃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新城規劃的一道必答題。
隨著各地新城規劃的興起,全國進入了一輪新城規劃熱,一些地方在新城規劃中紛紛擴張規模,擴大人口容量,截至2016年5月,全國縣以上新城新區超過3500個,規劃人口達34億。照理說,這樣的數組意味著未來城市容量的樂觀,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轉變成“城里人”,但事實上,這組數字卻令人擔憂。
這組數字是如何來的?其實它是各地新城規劃人口的總和。也就是說,這34億人口是全國城市未來可以容納的人口規模,雖然這種規模尚未成為現實,但是這對于一些希望成為“城里人”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自己將來在城市有了立足的可能。然而立足并不等于立身,即使真的可以進入城市,成為“城里人”,如果沒有產業支撐,沒有就業渠道和崗位,沒有穩定的收入,進城之后將面臨著生活無著的問題,這不能不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再者,34億人如何來填補,也就是“誰來住”的問題。34億人,相當于目前全國總人口的2.5倍,相當于全球人口的一半,這樣的人口容量不是一個小問題,這些人口來自哪里?如何填補?即便到2020年、2030年,中國的總人口也難以達到34億的規模,沒有人口填補,這樣的城市人口容量,將是一個空殼,將是一句空話,也就意味將來將有更多的空城出現,這顯然不是城鎮化的目的,也不是真正的城鎮化。因此,34億人口的城市規劃,有著明顯的不可操作性,甚至有著明顯的脫離實際和不真實感。
這些人口規劃是如何產生的?大部分來自一些地方的憑空設想,并沒有確實的城市發展基礎和人口增長依據,而是一些人的拍腦袋決定的。也就是說,這34億人的人口規劃帶有很大的“水分”,純屬虛構,缺乏深刻的調研和論證,缺乏有力的現實支撐和科學依據。這其中暴露出一些地方領導在城鎮化建設中只注重人口膨脹和城市擴張,卻不注重產業發展,這樣的城鎮化缺乏持續性和生命力,是一種政績焦慮和發展急躁的體現。
其實,這種變味的城鎮化背后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狂熱追求,在城鎮化中土地有著巨大的利益誘惑,這種誘惑很容易導致地方政府在城鎮化中急于求成,追求城鎮化的表面化,牟取土地利潤,這無疑是一種變味的發展思路,是一種錯誤的城鎮化之路,是一種病態政績追求。這也是34億城鎮化人口規劃產生的主要原因,這種不切實際的規劃可謂荒謬至極,既不具備現實性,也不具備操作性,難以落實,注定會成為一種數字游戲。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扭轉地方政府的城鎮化理念和政績觀。唯有如此,解決好了“誰來住”的問題,城鎮化才能名副其實,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