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代表從老師辦公室抱過來的作業都是涼絲絲的,孩子們都把作業本貼在臉上享受瞬間的涼意”……一則關于小學生臉貼作業本“蹭涼”的消息讓家長們心都揪緊了。空調,空調,你何時才能走進孩子的教室?不過,愛心家長的呼吁馬上就引發了一眾“狼爸虎媽”的反對,并在珠海本地最大的論壇香山網上刷出了一場針尖對麥芒的大討論。(7月5日《南方都市報》)
對裝否空調,出現了愛心家長與“狼爸虎媽”的爭論,這很有意思。一個是從學生的身體生長考慮,一個是從學生的精神思想勵志考慮,實際上學生的身心健康都需要重視,站在教育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
從教育角度看,兩派爭論其實不應矛盾,應該可以統一。筆者支持安裝空調。時代發展了,對“苦”的認識也要發展,只要條件具備,安裝空調又有何不可?只要“吃苦”的精神在,不一定非要讓學生去忍受體膚之苦,磨煉意志的方式可以有許多的。至于一些家長擔心空調病之說,完全可以靈活操控,可以向利于身體方向調整。
說白了,最重要的是學校空調安裝的費用問題,其它問題都在其次。就目前而言,國家在教室安裝電扇是標配。一旦裝上空調,空調機以及電費維修費的開支都會很大,這就涉及到誰埋單的問題。
筆者所在的市一所高中就出現了一個空調之爭的問題。有些教室有愛心人士捐有空調,有的教室沒有空調。有家長告狀不公平,后來市政府給該校統一配了空調,只是空調所產生的費用由學生自己分攤,各教室打卡配電,電費不夠各班學生自己充值。空調配好后,至于空調病的問題吃苦精神缺失的問題都沒有凸顯,聽到的只是一片叫好之聲。
這可給我們一些諸多的啟示。近年來,我國給教育的投入確實很大,從2012年起我國教育經費硬指標首次實現了占GDP4%目標,這些投入都要用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上,用于一系列的軟件硬件建設中,主要是解決教育資源均衡的問題。可以說還只是解決主要問題,是“粗放經營”,沒有實現“集約化經營”。多是“雪中送炭”模式,很少“錦上添花”模式,教室配空調就屬于“錦上添花”。
實際上,我國的教育投入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據報載,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為4.9%,發達國家為5.1%,欠發達國家為4.1%。2001年,世界上教育經費投入最多的國家是丹麥為7.71%,其次是韓國為7.03%。1998年日本已達到6%,連菲律賓也達到4.2%。4%對中國來說,并不是一個很高的目標。對中國的教育現狀來說還很不夠,相對世界4.9%的平均水平,完成4%的硬指標,僅僅達到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及格線。
目前我們的校車安全、營養午餐等問題,都在慢慢解決落實,至于教室配空調就是一個很高的標準了。今后政府還要繼續提高教育投入的比重,相信空調也能成為教室的標配。“空調之爭”可以看作是呼吁教育資源硬件配備升級的一種民意,在目前的情形下可以嘗試國家社會個人三結合的方式配空調,譬如家長眾籌發動社會愛心人士“輕松籌”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